外源菌群及与植物联合修复华北中度石油污染土壤效果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孙婧

作者: 孙婧;蔡典雄;蒋广勇;任会战;吴会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华北地区;外源石油降解菌群;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中度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效果

期刊名称: 中国土壤与肥料

ISSN:

年卷期: 2023 年 003 期

页码: 210-21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讨不同微生物菌群对华北地区中度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分别进行优势外源石油降解菌群的筛选和优势菌群与植物联合修复试验。结果显示:4种外源石油降解菌群中,PDC-3菌群对中度石油污染土壤总石油烃(TPH,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s)去除率为84.07%,在各菌群中效果最优;该优势菌群与植物联合修复中度石油污染土壤比单独使用优势菌群修复可获得更好的效果,优势菌群与黑麦草联用及优势菌群与紫花苜蓿联用120 d TPH的去除率分别为91.58%和89.30%,修复后土壤中TPH含量均小于500 mg/kg;同时优势菌群与黑麦草联合修复在90 d即可去除89.32%的土壤TPH,相比选用紫花苜蓿可有效缩短修复周期;优势菌群对土壤TPH的去除起主要作用,其贡献率远高于土著微生物菌群或植物的贡献率;植物对土壤TPH去除的贡献率为4.09%~6.48%,且其作用主要发生在修复过程的中后期;优势菌群单独使用或与植物联合修复中度石油污染土壤120 d均可有效去除C10~C12及C22~C40石油烃组分,去除率为85.14%~100.00%;然而,C13~C21石油烃组分含量表现出阶段性的积累效应;除对土壤石油烃的去除作用外,使用优势菌群进行生物修复存在一定的调节土壤p H、增加土壤肥力,且有利于恢复修复后的土壤功能。

分类号: X17%X53

  • 相关文献

[1]添加生物炭对苏丹草修复Cd、Pb污染土壤的影响. 董双快,朱新萍,梁胜君,徐万里,吴福飞,李典鹏,贾宏涛. 2016

[2]土壤调理剂对镉污染稻田修复效果. 周利军,武琳,林小兵,王惠明,刘晖,张鸿燕,胡敏,石利萍,张云,黄欠如. 2019

[3]骨炭粉对Cd污染农田的修复效果与稳定性评价. 孙晓艺,王丹,王萌,郑灿,陈世宝. 2020

[4]叶面喷施有机酸对亚麻生长发育及镉修复能力的影响. 赵信林,韦秀叶,郭媛,邱化蛟,邱财生,龙松华,王玉富. 2020

[5]不同镉污染特征稻田施用土壤调理剂修复效果. 黄伯军,纪雄辉,田发祥,魏维,官迪. 2017

[6]4种土壤调理剂对镉污染稻田修复效果. 李耀奇,谷雨,李明德,吴海勇,刘琼峰. 2019

[7]石灰对铅污染土壤修复效果评价. 王艳红,唐明灯,李盟军,艾绍英. 2015

[8]镉污染稻田土壤调理剂效果研究. 张兰,黑儿平,武娟,陈柏桦. 2021

[9]几种解毒剂对烟田二氯喹啉酸次生药害的修复效果. 李宏光,龙世平,曾维爱. 2013

[10]华北地区农业协同创新对策分析. 马铭泽,蒲娜娜,岳增良,董文琦. 2016

[11]一年两熟区农田机械化耕作循环生产模式及配套机具试验研究. 张辉辰,王惠新,李淼. 2010

[12]华北地区冬小麦产量潜力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李克南,杨晓光,刘园,荀欣,刘志娟,王静,吕硕,王恩利. 2012

[13]华北地区冬小麦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 王春乙,张玉静,张继权. 2016

[14]新疆与化北棉区棉铃虫对不同类型杀虫剂抗性水平的比较. 李学锋. 2000

[15]华北地区秋季大棚番茄栽培技术. 于海龙,王利英,石瑶,刘文明,李素文. 2010

[16]非洲菊在华北地区的栽培技术. 赵素君,张学东. 2001

[17]南瓜在华北地区的引种推广及其动因影响. 李昕升,王思明. 2014

[18]华北冬季密闭兔舍显热回收通风系统应用效果研究. 李琴,刘鹏,刘丹,郭瑶,王美芝,吴中红. 2019

[19]饲用玉米-辽单青贮529. 王德生. 2008

[20]西方育种技术引入与民国时期华北麦作改进. 王志军,惠富平.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