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检测转基因水稻中的Cry1Ab/c基因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邓婷婷

作者: 邓婷婷;黄文胜;程奇;李新实;陈颖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转基因水稻;Cry1Ab/c基因;检测

期刊名称: 中国食品学报

ISSN: 1009-7848

年卷期: 2015 年 15 卷 03 期

页码: 187-19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是利用重组酶和单链结合蛋白在常温下协同实现引物与模板的特异结合,以代替传统PCR热循环中的变性和复性过程的新型恒温体外核酸扩增技术。本研究基于RPA技术建立了转基因水稻Cry1Ab/c基因的检测方法,可在37℃恒温条件下快速检测到转基因水稻中的Cry1Ab/c基因,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其绝对及相对检测灵敏度分别达到100个拷贝和0.1%(质量分数),适用于基层实验室及现场快速检测转Cry1Ab/c基因水稻及其制品。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及其在动物病原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吴耀东,徐民俊,郑文斌,冯胜勇,朱兴全. 2016

[2]用叶片检测转基因水稻对潮霉素反应的可靠性研究. 张洪,马骏,胡国成,斯华敏,付亚萍,戴良英,孙宗修. 2005

[3]病毒来源的转基因水稻对靶病毒的抗性评价. 雷娟利,金登迪,吕永平,Narayana Upadhyaya,龚祖埙,陈声祥. 2003

[4]根据标记基因快速检测转基因水稻. 姚方印,李中华,李广贤. 2001

[5]转基因大豆MON89788实时荧光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 谢实龙,汪小福,丁晨露,祝旋,汤婷,马同富,蔡健,徐俊锋. 2019

[6]猪嵴病毒重组酶聚合酶扩增结合侧流层析试纸条(RPA-LFD)快速诊断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蔡应奎,刘新生,张丽萍,周鹏,王永录. 2020

[7]梨火疫病菌的RPA快速检测技术的研发. 蒲姝旸,张瑾逸,暴晓阳,孟青青,田茜,蔡璐璐,赵文军. 2024

[8]适用于RPA-LFD技术检测对虾肝胰腺DNA样品的快速制备试剂研究. 姚梦丽,白昌明,王崇明,辛鲁生. 2024

[9]连续回交对消除农杆菌介导转化引起水稻体细胞变异的影响. 杨宙,陈浩,唐微,林拥军. 2012

[10]转pepc基因籼稻恢复系“N175”产量相关性状分析. 马宏敏. 2014

[11]影响转基因水稻苗存活率的因素. 陈柔屹,程江,郑常祥,潘敏娜. 2013

[12]不同TAIL-PCR通用引物在转基因大豆、水稻、油菜侧翼序列分离中的应用评价. 陈笑芸,汪小福,刘仁虎,张小明,周育,缪青梅,徐俊锋. 2013

[13]修饰的cry1Ac基因导入籼稻明恢81获得抗虫纯合系. 曾千春,吴茜,周开达,冯德江,王锋,苏军,IAltosaar,朱祯. 2002

[14]表达CpTI或CpTI+Bt基因水稻对鳞翅目害虫抗性的田间评价. 李玥仁,胡奇勇,郑宇,胡习斌,张晓俊,李本金. 2005

[15]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对二种刺吸性害虫和二种天敌的影响. 肖国樱. 2010

[16]转苦瓜几丁质酶基因McCHIT1水稻及其稻瘟病抗性. 凌英华,桑贤春,李平,赵芳明,杨正林,李云峰,方立魁,何光华. 2011

[17]转基因抗除草剂两系杂交早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熊绪让,肖喜才,谭立平,唐俐,邓晓湘. 2006

[18]转基因水稻外源基因向近缘种群漂流和渐渗的研究进展. 汤日圣. 2012

[19]转高赖氨酸融合蛋白基因水稻外源蛋白的消化稳定性和急性毒性. 赵祥祥,胡小兰,唐瑭,陆长丽,刘福霞. 2013

[20]转CrylAc/CpTI栽培稻外源基因渗入普通野生稻中可稳定的遗传和表达. 苏军,张高阳,余文杰,宋辉.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