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滋味物质的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银霞
作者: 银霞;黄建安;张曙光;刘仲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绿茶;苦味;涩味;鲜味;化学成分
期刊名称: 茶叶通讯
ISSN: 1009-525X
年卷期: 2018 年 45 卷 01 期
页码: 9-13+19
摘要: 滋味是茶汤最重要的感官品质因子,其主要呈味物质由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可溶性糖、有机酸等组成,共同构成茶汤的涩味、苦味和鲜味等。本文主要综述了绿茶中的涩味、苦味和鲜味等滋味的化学组分,旨在为绿茶滋味的研究提供参考。
分类号: TS272.51
- 相关文献
[1]烘青绿茶苦涩味及其滋味贡献物质分析. 张英娜,陈根生,刘阳,许勇泉,汪芳,陈建新,尹军峰. 2015
[2]矿石浸泡水对绿茶茶汤风味的影响. 刘钰懿,徐龙杰,汪芳,雷晶,赵凯,曹青青,陈建新,许勇泉. 2024
[3]晾晒烟主要化学成分与其苦味程度的关系. 窦玉青,沈轶,朱先志,刘仕民,周超,杨凯,杜咏梅,张忠锋. 2017
[4]安顺名优绿茶的感官品质与主要化学成分. 沈强,邵亦俊,邵欣宇,郑文佳. 2014
[5]基于代谢组学的绿茶热加工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规律解析. 于帅,许继业,胡争艳,高健健,陈丹,谭俊峰,林智,戴伟东. 2024
[6]绿茶滋味品质的定量分析及其相关性评价. 陈美丽,唐德松,龚淑英,杨节,张颖彬. 2014
[7]黔茶1号试制红茶、绿茶和黄茶的品质研究. 沈强,张小琴,罗金龙,杨肖委,刘晓霞,周良书,郑文佳. 2023
[8]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的绿茶产地溯源研究. 贺光云,侯雪,闫志农,周熙,韩梅,邱世婷,李莹,罗苹,覃蜀迪. 2021
[9]不同储藏条件对贵州三款绿茶化学成分的影响. 李俊,蔡滔,祝愿,周雪丽,王艺蓉. 2022
[10]不同茶树品种(系)绿茶的主要化学成分比较. 苏秋芹,郑作芸,李春维,钟秋生,张桃英,林芸. 2018
[11]不同茶树品种(系)绿茶的主要化学成分比较. 苏秋芹,郑作芸,李春维,钟秋生,张桃英,林芸. 2018
[12]GA_3和TDZ对‘巨玫瑰’葡萄果皮涩味的影响. 黄海娜,程大伟,顾红,张洋,郭西智,陈锦永. 2019
[13]橄榄果实发育过程中单宁变化规律研究. 吴如健,万继锋,韦晓霞,陈瑾,胡菡青,潘少霖. 2015
[14]新鲜莲子不同组织涩味成分与关键酶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杨银爱,韩延超,刘瑞玲,陈慧芝,牛犇,郜海燕,陈杭君. 2024
[15]基于单宁含量的核桃涩味评价体系初建. 刘警,李扬,刘金利,王英杰,于秋香. 2023
[16]GA3和TDZ对'巨玫瑰'葡萄果皮涩味的影响. 黄海娜,程大伟,顾红,张洋,郭西智,陈锦永. 2019
[17]基于SSR分子标记的核桃涩味遗传多样性分析. 刘警,李扬,刘金利,张馨方,白仲奎,于秋香. 2024
[18]5个枇杷晚熟品种果实氨基酸组成和含量分析. 高慧颖,姜帆,张立杰,陈秀妹,郑少泉. 2009
[19]3种野生食用菌干品的鲜味评价. 张忠,谷镇,杨焱,周帅,刘艳芳,唐庆九. 2013
[20]不同肥料施用对瓠瓜风味品质的影响. 鲁忠富,吴新义,吴晓花,汪颖,汪宝根,徐沛,李国景.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膜分离对福建产不同茶类提取物化学组成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作者:林清霞;王丽丽;宋振硕;蔡淑娴;刘仲华;陈林
关键词:茶叶;水提物;膜分离;生化成分;抗氧化
-
轻揉捻轻发酵条件下茶树品种‘湘波绿’与‘槠叶齐’红茶品质分析
作者:黄静;黄怀生;龚乐;钟兴刚;黎娜;银霞;粟本文
关键词:红茶;茶树品种;加工工艺;茶叶品质;‘湘波绿’;‘槠叶齐’;轻揉捻;轻发酵
-
马铃薯品种在冬闲稻田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评价
作者:李璐;杨丹;王素华;万国安;蒋万;李树举;张曙光;李兵
关键词:马铃薯;冬闲田;主成分分析;适应性;评价模型
-
基于特征光谱参数的叶片和冠层尺度茶多酚含量估算
作者:段丹丹;刘仲华;赵春江;赵钰;王凡
关键词:茶多酚;高光谱;偏最小二乘法;随机森林;多元线性回归
-
关于发展茶业新质生产力的思考
作者:姜仁华;陈富桥;潘昌健;伊晓云;胡林英;林梦星;刘仲华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茶产业;创新驱动
-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究茶黄素干预代谢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作者:蔡天晨;郭晓莉;邢瑞雪;马仟婷;杨晓露;银霞;肖扬波;周琳;刘冬敏;张曙光;林勇;吴文亮
关键词:茶;功能成分;茶黄素;代谢综合征;多靶点;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作用机制
-
湘西州"黄金茶"品质特征及生化成分比较分析
作者:秦廷发;杨雪华;易强;张黎琼;田少叶;徐志雄;黄建安;黄纯勇;包小村
关键词:黄金茶;特征品质;氨基酸;湘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