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小米与小麦混合粉流变学特性的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桂英

作者: 张桂英;张喜文;申瑞玲;李萍;杜文娟;姜龙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米;小麦;面团流变学;主成分;因子分析

期刊名称: 粮油食品科技

ISSN: 1007-7561

年卷期: 2018 年 03 期

页码: 12-15

摘要: 采用主成分和因子分析方法对山西小米-小麦混合粉的粉质特性和拉伸特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面团流变学各指标间相关性显著,主成分和因子分析适合于对小米-小麦混合粉粉质特性和拉伸特性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分析各成分的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前2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已达91.18%,并且总方差73.99%的贡献来自于因子1,所对应的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吸水率是小米-小麦混合粉流变学特性的特征指标。第1、2主成分反映了面团流变学的综合信息,从而体现出山西不同小米品种加工品质优劣,根据主成分的综合得分,长农35和长生07流变学特性好,长农40、112和113流变学特性较差。

分类号: TS210.1

  • 相关文献

[1]不同省份小麦粉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分析. 陶海腾,齐琳娟,王步军. 2011

[2]收获期对小麦粉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陶海腾,王文亮,程安玮,段友臣,高国强,杜方岭. 2011

[3]高粱数量性状的多元遗传分析. 仪治本,梁小红. 2002

[4]淮北地区小麦品种品质性状的因子分析. 杨四军,张恒敢,顾克军,李德民,袁建,王复芹,庄焕信. 2003

[5]江苏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区域差异性研究. 卢必慧,于堃,孙锐. 2016

[6]3种植物提取物对小麦茎秆性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郑瑞明,周小云,李进,张军高,陈勇,马德英,梁晶,龚静云,雷斌. 2022

[7]陕西关中小麦品质性状的因子及聚类分析. 张桂英,张国权,罗勤贵,欧阳韶晖,魏益民. 2010

[8]不同小麦品种(系)拔节期耐渍性评价. 宋桂成,余桂红,张鹏,马鸿翔. 2023

[9]水氮运筹对中筋冬小麦‘临Y7287’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曹勇,姬虎太,裴雪霞,宁东闲,王敏,马小飞,李晓丽. 2016

[10]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建立鸡日龄的评估模型. 沈洁,曲道峰,韩剑众. 2014

[11]柞蚕主要性状主成分聚类分析与综合评价. 徐亮,孟宪民,戚俐,焦阳,钟亮. 2018

[12]玉米自交系性状的聚类分析. 印志同,薛林,邓德祥,卞云龙,陈国清,陆虎华,黄小兰,石明亮,杨水英. 2004

[13]15个柞蚕杂交组合部分数量性状主成分的评估分析. 徐亮,孟宪民,戚利,刘凤云,宿桂梅,焦阳. 2009

[14]22个玉米杂交组合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和动态聚类分析. 倪正斌,朱俊凯,王陈燕,孙红芹,万林生,孙明法. 2017

[15]贵州玉米杂交组合的主成分分析. 黄经菊,郑常祥,陈柔屹,陈发波,陈发辉. 2009

[16]粳稻数量性状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沈锦根,王玉娟. 2007

[17]辽宁省主要稻区水稻新品种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姜秀英,于永梅,王铮,韩勇,刘军,张悦. 2009

[18]西葫芦品种的株型研究及评价. 雷逢进,温祥珍,李亚灵,武惠玲,李燕,李晓琦. 2010

[19]云南28个玉米杂交组合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 李雁,肖植文,伏成秀,袁江明. 2015

[20]抗虫棉数量性状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 郝德荣,何林池,刘水东,周金凤,邢建美,黄昭平.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