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南黄海和东海中南部小黄鱼种群形态分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薛艳会 1 ; 刘尊雷 2 ; 李圣法 2 ; 吴磊 3 ; 卢占晖 4 ; 程家骅 2 ;

作者机构: 1.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3.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4.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小黄鱼;生殖群体;形态差异;框架法;主成分分析

期刊名称: 中国水产科学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9 期

页码: 1162-117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索不同地理种群的小黄鱼(Larimichthyspolyactis)形态分化,本研究以南黄海和东海中南部生殖与非生殖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t检验、主成分分析、差异系数判定等分析方法,对小黄鱼种群31个表型性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南黄海种群和东海中南部种群的表型性状存在广泛的变异,生殖期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7.77%和6.48%,非生殖期变异系数为8.65%和7.62%,南黄海种群变异强度高于东海中南部种群,变异系数差异主要为横轴测量性状。生殖期和非生殖期分别有15个和16个性状存在显著差异(P<0.05),7个性状在两个时期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且这些性状差异又能在种群内部保持相对稳定。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生殖期4个主成分方差累积贡献率48%,PC2和PC3得分在检测种群差别时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因子负荷较高的性状主要是头部、背鳍、臀鳍和腹部;非生殖期4个主成分方差累积贡献率46.61%, PC1和PC2得分在检测种群差别时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因子负荷较高的性状主要是头部、体高、背鳍/腹鳍与臀鳍长度。两个地理种群在头部和躯干部位的性状产生了分化,与南黄海群相比,东海中南部群头部较高,背鳍和臀鳍较长,而头部上缘和腹部较短。这种形态变异可能与洄游生活史策略诱导的表型性状特化有关,研究结果支持迁移行为和复杂生境提高了环境适应性这一结论,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物种的生态学特征和进化趋势。

  • 相关文献

[1]基于框架法的东黄海日本鲭产卵群体形态差异分析. 刘楚珠,严利平,李建生,吕振波,张壮丽,张辉,李圣法. 2011

[2]东海区北部小黄鱼生殖群体分布及与水团关系. 丁峰元,林龙山,李建生,程家骅. 2007

[3]湖北7个克氏原螯虾群体形态差异分析. 崔学海,沙航,郜卫华,梁宏伟,罗相忠. 2023

[4]中华草龟、中华花龟及其杂种F1代形态差异分析. 贺刚,徐金根,何力,吴斌,方春林,喻亚丽,费春平. 2023

[5]半滑舌鳎早期不同性别的形态差异及判别分析. 王立萍,叶展,张亚群,王巧欣,李恒德. 2021

[6]哲罗鲑和川陕哲罗鲑群体多变量形态特征比较. 马凯,佟广香,张澜澜,赵成,何宝全,尹家胜,张永泉. 2023

[7]南北水系中华绒螯蟹形态差异分析. 何杰,徐跑,朱健. 2009

[8]长丰鲢与长江鲢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 梁宏伟,李忠,罗相忠,潘光碧,邹桂伟. 2015

[9]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三个不同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 马爱军,王新安,孙志宾,赵艳飞,孙建华,王广宁,孟雪松,刘圣聪,张涛. 2016

[10]三个不同品系中华鳖形态差异分析. 梁宏伟,曹力欢,李翔,童苗苗,蒋业林,李忠,罗相忠,邹桂伟. 2017

[11]中国(鳝)群体形态学初步研究. 张红艳,高天翔,李健,潘晓哲,张辉,张岩. 2013

[12]中国群体形态学初步研究. 张红艳,高天翔,李健,潘晓哲,张辉,张岩. 2013

[13]中国(鱼喜)群体形态学初步研究. 张红艳,高天翔,李健,潘晓哲,张辉,张岩. 2013

[14]山东半岛南部产卵场鳗鱼生殖群体结构及其变化. 李显森,赵宪勇,李凡,李富国,戴芳群,朱建成. 2006

[15]东海太平洋褶柔鱼生殖群体的空间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杨林林,姜亚洲,程家骅. 2010

[16]乌苏里江大麻哈鱼的溯河生殖群体结构. 董崇智,赵春刚,王金,朱翥. 1999

[17]黑龙江乌苏里白鲑生殖群体生态学特征及资源保护. 董崇智,夏重志,姜作发,赵春刚,王金,朱翥. 1997

[18]渤海渔业生物生殖群体结构及其分布特征. 李显森,牛明香,戴芳群. 2008

[19]山东半岛南部产卵场鳀鱼生殖群体结构及其变化. 李显森,赵宪勇,李凡,李富国,戴芳群,朱建成. 2006

[20]东海区太平洋褶柔鱼生殖群体结构特征的季节差异. 杨林林,姜亚洲,严利平,刘尊雷,程家骅.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