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乔月 1 ; 胡诚 1 ; 万建华 1 ; 徐化林 1 ; 刘茂军 1 ; 郭卫红 1 ; 戴黎 1 ; 张春华 1 ; 邓超然 1 ;

作者机构: 1.华强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

关键词: 不同肥源;水稻产量;肥料利用率;养分吸收;生物炭基肥;氮肥偏生产力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24 年 40 卷 006 期

页码: 9-15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为了解决长江中下游中低产稻田产能提升应用,在湖北当阳开展大田试验,设置当地常规施肥(T1)、常规复合肥+3000 kg/hm2生物有机肥(T2)、有机无机复混肥(T3)、生物炭基肥(T4)、水稻专用配方肥(T5)及不施肥(CK)共6个处理,在同等施肥量下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下,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均呈现为T4>T5>T3>T2>T1>CK,与T1处理相比,T2~T5处理分别增产4.27%~19.27%;在相同施氮处理下,T2~T5处理氮素累积量较T1处理增加了4.08%~32.03%,T2~T5处理在生产100 kg穗吸氮量、氮肥贡献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表观利用率较 T1处理分别增加 1.96%~9.15%、11.26%~44.86%、4.26%~19.27%、16.23%~72.79%、7.80%~61.22%;在相同施磷处理下,T2~T5处理磷素累积量较T1处理增加了 4.60%~26.67%,T2~T5处理在生产100 kg穗吸磷量、磷肥偏生产力、磷肥表观利用率较T1处理分别增加4.28%~19.27%、3.33%~10.00%、12.48%~71.90%.在氮磷钾施肥总量相同的情况下,选择适合且具有缓释性的肥料进行基施,分蘖肥合理配施,既能提高养分吸收利用率,还可以增加水稻产量.

  • 相关文献

[1]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戴黎,胡诚,万建华,徐化林,刘茂军,郭卫红,乔月. 2024

[2]磷钾调控对冷浸田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徐祥玉,张敏敏,刘晔,袁家富,熊又升,周平刚. 2014

[3]氮肥后移对江汉平原小麦籽粒产量及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 沈永龙,高春宝,刘章勇,方正武. 2010

[4]基于鄂北区域的两种水稻缓控释肥用量研究. 何帅,汪本福,陈斌,陈超,赵永平,李小坤. 2022

[5]丹江口库区麦套稻适宜施肥量及养分利用率研究. 李承力,杨特武,徐君驰,巴瑞先,刘章勇,熊桂云,陈防,刘冬碧. 2011

[6]包膜控释肥料的研究进展. 熊又升,陈明亮,喻永熹,邓波尔. 2000

[7]氮肥优化对凤头姜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徐大兵,周剑雄,胡洪涛,朱凤娟,袁家富,赵书军. 2023

[8]安徽省水稻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集成模式效果评估. 王家宝,王文军,张祥明,袁嫚嫚,邬刚,孙义祥,马朝红. 2021

[9]苯噻酰草胺·乙氧磺隆防除水稻直播田杂草的效果及对光照和养分的影响. 夏贤格,朱文达,李林. 2016

[10]小麦秸秆替代化肥钾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 胡诚,刘东海,乔艳,刘友梅,李双来,陈云峰. 2017

[11]甲基磺草酮·五氟磺草胺防除水稻移栽田杂草的效果及对产量和光照、养分的影响. 曹坳程,朱文达,喻大昭,颜冬冬. 2017

[12]干旱胁迫对水稻农艺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综述. 杨晓龙,汪本福,李阳,张枝盛,李进兰,余振渊,程建平. 2020

[13]余江县稻田土壤肥力状况及其对水稻产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李平,熊又升,王兴祥,梁圆. 2010

[14]不同施肥措施对黄泥田土壤养分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胡诚,刘东海,乔艳,刘友梅,李双来,陈云峰. 2017

[15]猪粪氮替代化肥氮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 胡诚,张剑锋,刘东海,乔艳,刘友梅,李双来,陈云峰. 2017

[16]38%丙草胺·草酮微乳剂对水稻田主要杂草的防除及田间养分的影响. 涂爱萍,李林,安斌. 2015

[17]垄作免耕影响冷浸田水稻产量及土壤温度和团聚体分布. 熊又升,徐祥玉,张志毅,王娟,袁家富,刘光荣,徐昌旭,毛创业. 2014

[18]300g/L丙草胺EC对水稻抛秧田杂草防效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朱文达,黄坤敏,王晶,陈松柏,陈琴. 2012

[19]化肥氮钾优化施用及紫云英、秸秆协同还田下的双季稻生产效益. 董春华,马朝红,胡柯鑫,何云龙,李万民,褚飞,杨曾平. 2020

[20]耕作模式对冷浸田水稻产量和土壤特性的影响. 王思潮,曹凑贵,李成芳,熊又升,汪金平.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