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河南省主要推广品种对小麦黄花叶病毒抗性的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孙炳剑 1 ; 李洪连 2 ; 杨新志 3 ; 谢联辉 1 ; 陈剑平 4 ;

作者机构: 1.福建农林大学植物病毒研究所

2.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3.河南省西平县植保植检站

4.浙江省植物有害生物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关键词: 小麦黄花叶病毒;小麦品种;抗性;产量损失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学报

ISSN: 0577-7518

年卷期: 2011 年 38 卷 02 期

页码: 102-10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评价河南省主要推广品种对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WYMV)的抗性,于2006—2010年在河南省西平县病圃进行了田间抗性鉴定试验和室内间接ELISA检测,并分析了病害严重程度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试的62个品种中,仅有新麦208表现为免疫;豫麦70-36、泛麦5号、阜麦936、山东95519、豫麦70、高优503、豫麦9676、郑麦366和陕麦229等9个品种表现为抗病,占供试品种的14.5%;濮优938、兰考矮早8、新原958、花培2号、温优1号、豫麦18、郑麦9023、豫麦47、豫农201、偃展4110、豫麦36、百农878和豫麦49-198等13个品种表现为中抗,占供试品种的21.0%;另外39个品种表现为感病,占供试品种的62.9%。对48个品种进行了产量与病害严重度分析,发现随着病害的严重度增加,小麦的穗数、千粒重以及产量都有明显下降,严重度为1级时,平均减产9.6%;严重度达到2级和3级时,平均减产分别为30.3%和33.5%。

  • 相关文献

[1]小麦黄花叶病毒和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的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陈炯,程晔,陈剑平. 2000

[2]小麦黄花叶病毒P3蛋白致病功能域的鉴定和分析. 张岩,亓玉华,鲁燕华,杨乾坤,何雨娟,李俊敏,陈剑平. 2019

[3]小麦黄花叶病毒P2蛋白原核表达、抗血清制备及其在感病小麦细胞中的定位. 杨狄,周燕茹,谢礼,孙丽英,陈剑平. 2014

[4]小麦黄花叶病毒编码VPg蛋白N端结构是VPg与核仁蛋白Fibrillarin互作区域. 边靓,向荣,孙丽英,陈剑平. 2014

[5]禾谷多黏菌传小麦病毒病的分布及变化动态. 羊健,孙丽英,程兆榜,谢礼. 2011

[6]山东烟台小麦土传病毒病由小麦黄花叶病毒和土传小麦花叶病毒相关病毒复合侵染所致. 叶荣,郑滔,徐磊,雷娟利,陈剑平,于善谦. 2000

[7]小麦黄花叶病毒P1蛋白原核表达、抗血清制备及其检测. 向荣,孙丽英,孙炳剑,陈剑平. 2011

[8]我国粮食作物病毒病发生与防控现状. 燕飞,孙丽英,尚佑芬,陈剑平. 2013

[9]降水因素导致的水分亏缺对冬小麦产量影响的敏感期分析. 李小涵,武建军,雷添杰,周洪奎. 2020

[10]玉米矮缩病危害的损失测定与防治指标研究. 王华弟,陈剑平,祝小祥,赵敏,戴德江,沈颖,王道泽,王国迪,徐志宏,祝增荣. 2017

[11]水稻条纹叶枯病的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 王华弟,陈剑平,祝增荣,孙祥良,朱金良,傅强,朱黎明. 2008

[12]小麦引进品种对小麦黄花叶病的田间抗性鉴定. 刘琴,杨建平,徐晓芳,张春梅,陆玉荣,刘怀阿,苏建坤,吉春明. 2002

[13]籼稻93-11类病斑突变体的特征研究. 潘璐琪,陆雯,李小白,吴殿星,王雪艳. 2015

[14]秋丰×白玉对血液型脓病的抗性试验. 何丽华,王永强,何克荣,周金钱. 2002

[15]浙江省水稻品种抗稻曲病自然诱发鉴定初步研究. 王连平,董明灶,郝中娜,陶荣祥. 2010

[16]迷你甘薯新品种试种初报. 王健儿,冷明珠,季志仙,沈小明,罗金顺. 2003

[17]玉米不同品种(品系)对粗缩病的抗性鉴定. 王桂跃,韩海亮,赵福成,王华第,孔晓民,叶建人. 2011

[18]若干粳稻品种(系)抗褐稻虱特征评价. 高春先,贝亚维,顾秀慧. 1992

[19]山区非洲菊切花品种引种栽培试验. 姚丽娟,蒋加勇,钱仁卷,刘洪见,朱建军. 2013

[20]杀菌剂抗性监测研究进展. 马琳,占绣萍,平新亮.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