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施钾对我国甘薯产量和土壤钾素平衡影响的Meta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卞倩倩 1 ; 王雁楠 1 ; 陈金金 1 ; 乔守晨 1 ; 胡琳琳 1 ; 尹雨萌 1 ; 杨晓平 1 ; 杨育峰 1 ;

作者机构: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甘薯;施钾量;基础产量;产量效应;土壤钾素平衡;Meta分析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22 年 28 卷 008 期

页码: 1509-151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甘薯是喜钾作物,合理施用钾肥对甘薯生产至关重要.本研究整合已有的研究结果,定量分析施钾对我国甘薯产量和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为钾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数据来自2000-2020年公开发表的有关我国甘薯钾肥田间试验的论文,共采集到548组数据.利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我国甘薯施钾产量效应以及对不同因素的响应,并探究不同施钾量对甘薯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与不施钾相比,施钾使我国甘薯产量显著增加18.0%.对照组产量水平显著影响甘薯施钾增产效果,随对照组产量的提高,施钾的增产效应逐渐降低;在低和中对照组产量水平(≤25t/hm2和25~35t/hm2)下,最优施钾量分别为225~300和300~375 kg/hm2,而在高对照组产量水平(>35 t/hm2)下,不同施钾量之间的增产效应没有明显差异.土壤条件是影响甘薯施钾增产效应的重要因素,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对施钾增产效应具有极显著影响,其中,在土壤有机质含量>20g/kg、全氮含量>1 g/kg、有效磷含量10~20 mg/kg和速效钾含量≤50mg/kg时,施钾的增产效应最明显;在不同土壤速效钾(AK)含量下,施钾的增产效应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AK≤50 mg/kg时,施钾量为225~300 kg/hm2增产效应最好,当AK在50~100 mg/kg时,施钾量为300~375 kg/hm2有更好的增产效应,当AK>100 mg/kg,施钾效果不稳定.对于钾素平衡来说,甘薯秸秆不还田时,施钾量>225 kg/hm2可以维持土壤钾素平衡;当秸秆还田时,施钾量>75kg/hm2能更好维持土壤钾素平衡.[结论]施钾对提升我国甘薯产量有重要作用,施钾效果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密切相关,而施钾水平也影响土壤钾素平衡.因此,在甘薯生产中,应综合考虑土壤肥力因素,确定适宜的施钾方案,以促进甘薯增产并改善土壤钾素平衡.

  • 相关文献

[1]重金属胁迫后效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聂胜委,黄绍敏,张水清,张巧萍,郭斗斗. 2013

[2]紫云英配施化肥对我国水稻产量效应的整合分析. 张成兰,刘春增,李本银,郑春风,张济世,吕玉虎,徐祺豪,曹卫东. 2023

[3]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棉花的效应研究. 唐中杰,房卫平,孙玉堂. 2004

[4]工业用甘薯的加工利用及其产业化对策. 肖利贞,杨国红,康志河,王裕欣. 2005

[5]甘薯、马铃薯为什么不能同窑储藏. 康志河. 2001

[6]高淀粉型甘薯新品种洛薯1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王自力,刘忠玲,秦家范,李小艳,杨玉峰,周武需,马跃福,张正伟. 2017

[7]氮肥施用量对甘薯生长、含氮量及产量的影响. 杨育峰,张晓申,王慧瑜,段俊枝,李君霞,代小冬,杨国红. 2015

[8]氮、磷、钾肥配施对甘薯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杨育峰,张晓申,王慧瑜,李君霞,代小冬,段俊枝,杨国红. 2015

[9]绿豆与甘薯嫁接的研究. 孟昭璜,芦翠乔. 1989

[10]西瓜、甘薯套种高效栽培技术. 姚秋菊,董海英,王志勇,常晓轲,高冠英,王彬,郑直,张晓伟. 2018

[11]甘薯郑红22脱毒及适宜密度、肥料配比研究. 杨育峰,张晓申,王慧瑜,王雁楠,徐心志,陈献功,张莉,杨晓平,杨国红,平西栓. 2019

[12]不同密度、氮磷钾配比对甘薯产量和商品率的影响. 李平芳,王红梅,张艳丽,王海涛,王建峰,郭晓云,丁伟利,杨育峰. 2021

[13]工业原料用甘薯的加工利用及其产业化对策. 肖利贞,杨国红,康志河,王裕欣. 2006

[14]甘薯和巴西牵牛18S rRNA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王振东,王晓华,乔奇,张德胜,秦艳红,田雨婷,张振臣. 2011

[15]甘薯褪绿矮化病毒西非株系RT-RPA-LFD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王永江,乔奇,王爽,赵付枚,田雨婷,张德胜,张振臣. 2024

[16]甘薯苗期黑斑病对薯苗生长的影响及药剂浸种对黑斑病的防治效果. 张德胜,田雨婷,马占宽,赵付枚,王英志,张振臣. 2024

[17]培养基有机成分及光照时数对甘薯脱毒苗试管快繁的影响. 黄冰艳,刘新涛,刘文轩,罗鹏,海燕,和现昌. 1999

[18]甘薯褪绿矮化病毒西非株系RT-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乔奇,张振臣,秦艳红,张德胜,田雨婷,王爽,王永江. 2013

[19]甘薯新品种郑红23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杨育峰,李君霞,代小冬,杨晓平,王春义,杨国红. 2015

[20]河南省甘薯脱毒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张振臣.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