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2014年冬季西太平洋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俊磊 1 ; 孙晓霞 1 ; 张文静 1 ; 陈芸燕 1 ;

作者机构: 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胶州湾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关键词: 西太平洋;浮游植物;光合活性;生态因子

期刊名称: 海洋与湖沼

ISSN: 0029-814X

年卷期: 2016 年 47 卷 05 期

页码: 935-94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浮游植物荧光仪Phyto-PAM测量了西太平洋浮游植物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快速光曲线系数,结合相应的生态因子,对西太平洋浮游植物进行了原位光合作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西太平洋走航断面表层浮游植物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值基本在0.2以下,而DY(大洋)断面F_v/F_m平均值仅为0.16,光能利用效率α的变化范围为0.007—0.117,平均值为0.039;相对最大电子传递速率r ETR_(max)变化范围为6.8—113.4(μmol/(s·m~2)),平均值为32.72(μmol/(s·m~2));饱和光强Ek的变化范围为60.3—1662.7(μmol/(s·m~2)),平均值为846.83(μmol/(s·m~2))。DY断面F_v/F_m最大值水层与DCM层(叶绿素最大层)相吻合,既保护了浮游植物光反应中心不受强烈光辐射影响,又支持了DCM层浮游植物相对较强的光合作用和对整个水体初级生产力的贡献率。DY断面浮游植物具有极低的光能利用效率却需要较高的光强来达到光饱和,导致这种生活环境下浮游植物处于一种低活衰老的状态,这是造成某些大洋海区低生产力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

  • 相关文献

[1]象山港人工鱼礁区浮游植物群落特征. 陈海峰,王云龙,廖勇,陈涛,杜秀宁. 2013

[2]热带西太平洋浮游纤毛虫的垂直分布. 王超锋,赵丽,赵苑,李海波,陈雪,张珊,张武昌,肖天. 2016

[3]西太平洋—北印度洋及其洋陆过渡带:古今演变与论争. 张国伟,李三忠. 2017

[4]温度对热带西太平洋活体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 sacculifer生长的影响研究. 董帅帅,类彦立,李铁刚,翦知湣. 2018

[5]西太平洋风尘沉积记录研究进展. 万世明,徐兆凯. 2017

[6]主流系与西太平洋暖池变异机制研究进展. 王凡,汪嘉宁,张林林,周慧,杨宇星. 2017

[7]西太平洋若干沟-弧-盆体系及板内岩浆成因研究进展. 张国良,王帅,张吉,罗青,李铁刚. 2017

[8]西太平洋深海科学观测网的建设和运行. 汪嘉宁,王凡,张林林. 2017

[9]印尼贯穿流源区环流的多尺度变异及其科学重要性. 袁东亮,周慧,王铮,李翔. 2017

[10]西太平洋岛弧-弧后盆地热液活动及成矿作用. 石学法,李兵,鄢全树,叶俊. 2016

[11]2018年春季西太平洋Kocebu海山区海水中颗粒态有机碳的地球化学特征. 马骏,宋金明,李学刚,袁华茂,李宁,段丽琴,王启栋. 2020

[12]裂生微地块构造特征及成因模式:来自西太平洋弧后扩张作用的启示. 牟墩玲,李三忠,索艳慧,朱俊江,李玺瑶,王光增,郭玲莉,刘永江,刘博. 2019

[13]岳阳东湖生态因子的灰关联分析. 徐黎明,李梦军,覃忠元,潘莹,张倩,王晓艳,谢春华,胡强. 2012

[14]长江口纹缟虾虎鱼人工繁殖技术. 冯广朋. 2008

[15]养殖池塘六种微生物的生态特性分析. 曹煜成,徐煜,文国樑,胡晓娟. 2015

[16]我国综合养鱼主要模式的鱼池生态因子及其养鱼效果的研究. 方映雪,杨华祝,郭贤桢,胡保同. 1985

[17]优质鱼类养殖水环境现状及影响健康养殖主要生态因子的研究. 余瑞兰,聂湘平,赖子尼,魏泰莉,郭叶华,冯志荣,阮光. 1999

[18]鳜塘水体生态因子的计算机模式识别法应用. 赖子尼,吴淑勤,石存斌,余煜棉,董奋强,钟邓文,劳启宁,吴柳平,卫东. 2000

[19]环境因子对海萝藻体生长及成活的影响. 陈素文,陈利雄,朱长波,粟丽. 2014

[20]水体生态因子对养殖鱼类品质影响研究进展. 张峻铭,郁二蒙,孙金辉.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