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陈光荣 1 ; 王立明 1 ; 杨如萍 1 ; 董博 1 ; 张国宏 1 ; 杨桂芳 1 ;
作者机构: 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农业部西北作物抗旱栽培与耕作重点实验室;甘肃环科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关键词: 马铃薯;大豆;连续套作;系统产量;耕层土壤肥力
期刊名称: 草业学报
ISSN: 1004-5759
年卷期: 2017 年 10 期
页码: 46-5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探求马铃薯/大豆连续套作下复合群体产量优势,为实现持续高产的生产目标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2011-2014年,在西北沿黄灌区会宁县郭城镇,选用马铃薯品种克新4号和大豆品种冀豆17作为试验材料,设置马铃薯连作(PM)、大豆连作(SM)、薯-豆轮作(P-S)、薯/豆套作连作(IC)和薯/豆套作轮作(IR)5种种植方式开展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不同种植模式连续种植4年对系统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分析系统生产力及土壤肥力的变化特点,进而揭示薯/豆套作系统的生产价值。结果表明,1)薯/豆套作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4年间,IC和IR系统产量与连作相比,分别提高了28.54%~254.07%和39.39%~283.98%,与轮作相比,分别提高了57.51%和70.81%。2011和2012年,IC与IR系统产量间差异不显著,但IC和IR与PM、SM、P-S处理间系统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2013和2014年IR系统产量均最高,分别达到9912.79和9589.90kg/hm2,较IC处理分别提高了15.38%和8.45%,且与其他处理间均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2)不同种植模式在年际间变化显著,对于PM,2012年(连作1年)与2011年(正茬)产量差异不显著,而2013年(连作2年)和2014年(连作3年)产量较2011年分别下降了22.07%和42.11%;SM和IC变化趋势与PM表现一致,连作2年后,降幅分别为31.15%~53.60%和13.91%~24.17%;对于P-S和IR而言,年际间系统产量无显著变化。3)不同种植模式对耕层土壤肥力性质指标的影响程度是:有效磷>碱解氮>全氮>全磷>速效钾>有机质>全钾>pH。较PM、SM和P-M,IC和IR连续套作4年,耕层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呈下降趋势,尤其是有效磷和速效钾,下降幅度分别达到26.24%~42.87%和18.48%~30.22%。马铃薯和大豆连作2年后产量显著下降,薯/豆连续套作4年(IC或IR),相对于连作或轮作具有明显的生产力优势,尤其是薯/豆套作轮作模式,基于养分吸收量的增加和养分利用效率的提高,连续4年系统产量相对稳定。
- 相关文献
[1]西北半干旱区大豆不同间作模式效益分析. 吕军峰,张国宏,郭天文,张国平,侯慧芝. 2011
[2]轮套作对马铃薯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谭雪莲,郭天文,张国宏,陈光荣. 2016
[3]薯/豆套作模式下不同熟期大豆品种的生长补偿效应. 陈光荣,杨文钰,张国宏,王立明,杨如萍. 2016
[4]早熟马铃薯套作不同密度大豆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陈光荣,张国宏,王立明,杨如萍,郭天文. 2014
[5]平衡施肥对马铃薯-大豆套作系统中作物产量的影响. 陈光荣,王立明,杨如萍,董博,杨桂芳,张国宏,杨文钰. 2017
[6]早熟马铃薯套作大豆不同带幅比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陈光荣,张国宏,王立明,杨如萍,郭天文. 2014
[7]马铃薯/大豆套作对3个大豆品种光合指标和产量的影响. 陈光荣,杨文钰,张国宏,王立明,杨如萍,雍太文,刘卫国. 2015
[8]甘肃中部地区大棚地膜马铃薯复种大豆栽培技术. 杨国,张国宏,李生梅. 2013
[9]大豆点蜂缘蝽危害调查分析. 李峰,张丽娟,付金元,黄卫红,王亚静,张国宏,徐冉,李可夫. 2019
[10]大豆抗旱种质资源筛选及利用. ZHANG Yan-jun,张彦军,WANG Xing-rong,王兴荣,ZHANG Jin-fu,张金福. 2018
[11]拌种对中早熟马铃薯LK99光合参数、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罗爱花,陆立银,王一航. 2011
[12]植物介导的RNA干扰引起马铃薯晚疫病菌基因的沉默. 任琴,王亚军,郭志鸿,李继平,谢忠奎,王若愚,王立,惠娜娜. 2015
[13]陇中半干旱区滴灌条件下马铃薯淀粉积累期不同品种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规律. 柳永强,谢奎忠,陆立银,胡新元,罗爱花. 2016
[14]不同形态氮素比对马铃薯氮素分布、光合参数及产量的影响. 张伟,高世铭,王亚宏,王润佳. 2009
[15]噻虫嗪种薯包衣对马铃薯桃蚜取食行为的影响. 李昭煜,刘永刚,李佳佳,张海英. 2016
[16]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研究. 吴正强,岳云,赵小文,陈炳东,葛玉冰. 2008
[17]陇中半干旱区旱地马铃薯平衡施肥效应研究. 张国君,高世铭,张朝巍,黄杰,李彤. 2007
[18]5种马铃薯专用肥肥效试验初报. 王晓巍. 2003
[19]陇中半干旱区旱地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张国君,高世铭,陈光荣. 2007
[20]马铃薯软腐病菌的16SrDNA PCR检测. 王敏,张茹.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玉米倒茬与秸秆覆盖对连作马铃薯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作者:李金钰;谢奎忠;胡新元;董博;陈松虎
关键词:马铃薯;连作障碍;玉米倒茬;秸秆覆盖;根际土壤细菌群落
-
旱作马铃薯复合式耕作栽培技术规程
作者:方彦杰;罗峰;刘培旺;董博;朱永永;韩儆仁;谭伟军
关键词:旱作;马铃薯;复合式耕作;技术规程
-
甘肃不同地理来源大豆品种生育期性状与气象因子及农艺性状的关系
作者:杨如萍;贾贞;韦瑛;魏野畴;王立明;陈光荣;张国宏;宋雯雯
关键词:甘肃;大豆;生育期;生态特征;气象因子;农艺性状
-
兰州市西固区大豆品种(系)比较试验初报
作者:陈晓莉;张晓艳;王立明;陈光荣;董博;杨如萍
关键词:大豆;品种(系);产量;西固区
-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玉米覆膜类型综合评价
作者:张芮;李红霞;高彦婷;董博;张海粟;温文;王磊
关键词:玉米;地膜覆盖;水分利用效率;产量;熵权TOPSIS模型
-
大豆新品种佳禾1号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
作者:张晓艳;王立明;陈光荣;杨如萍;董博
关键词:大豆;佳禾1号;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
-
基于R语言的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在大豆区试中的应用评价
作者:张恺东;张凡巧;董博;段佳霖;陈光荣;王立明;杨如萍
关键词:AMMI模型;GGE双标图;大豆;稳定性;适应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