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3个玉米品种最适种植密度的探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马锦霞 1 ; 李晶晶 1 ; 秦子钰 1 ; 王利锋 1 ;

作者机构: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河南;玉米;种植密度;农艺性状;产量

期刊名称: 中国种业

ISSN: 1671-895X

年卷期: 2025 年 004 期

页码: 112-117

摘要: 为最大程度发挥玉米增产潜力,以郑单7137、郑单7153和郑单7167为试验材料,设置4000株/667m2、4500株/667m2、5000株/667m2、5500株/667m2、6000株/667m2等5个种植密度处理,在河南省郸城县和原阳县2个试验地点进行种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处理组成熟期玉米的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产量等性状进行统计分析,旨在确定不同品种在河南省的最佳种植密度。结果表明,郑单7137种植密度以5000株/667m2为宜,郑单7153和郑单7167种植密度以5500株/667m2为宜,在此密度下种植,各品种农艺性状表现良好,产量在822.1~898.0kg/667m2之间,经济收益可达1330.2~1453.0元/667m2

  • 相关文献

[1]河南省玉米种质基础、杂优群划分和杂交优势利用模式研究. 王振华,张新,王俊忠,温春东. 2002

[2]玉米新品种郑单528适宜密度研究. 刘京宝,唐保军,赵霞,胡青妞,曹玉华,黄璐,夏来坤. 2010

[3]‘郑单988’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张新,王振华,魏昕,张前进,鲁晓民. 2014

[4]生态环境与种植密度对河南省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赵霞,穆心愿,卢道文,王成业,吕平安,卢广远,程相武,丁勇,张凤启,张君,马智艳,陈彦惠,唐保军. 2018

[5]河南部分优异玉米地方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研究. 唐保军,王利锋,程泽强,丁勇,李会勇. 2009

[6]河南省玉米栽培研究进展. 赵霞. 2009

[7]河南省部分玉米地方品种主要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王利锋,杜海英,张艳,曹言勇,唐保军,李会勇. 2012

[8]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唐保军,丁勇. 2008

[9]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王利锋,马娟,王浩,曹言勇,李晶晶,贾腾蛟,杨继伟,李会勇. 2022

[10]遮阴对黄淮海玉米主栽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燕树锋,齐建双,铁双贵,岳润清,韩小花,卢彩霞. 2016

[11]30a来河南省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演变规律. 郭瑞,李正玲,张煜,赵明忠,胡琳. 2018

[12]种植密度对夏谷抗倒性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朱灿灿,马春业,秦娜,王春义,李君霞. 2018

[13]施氮量对不同种植密度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张美微,刘京宝,乔江方,李川,黄璐,张盼盼,赵霞,李萍. 2020

[14]起垄种植不同密度对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臧秀旺,汤丰收,张俊,刘娟,张忠信,徐静,苗利娟. 2015

[15]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芝麻光合速率、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李丰,高桐梅,苏小雨,魏利斌,王东勇,田媛,李同科,杨自豪,卫双玲. 2022

[16]不同种植密度对郑黑糯1号玉米产量的影响. 周波,胡学安,魏良明. 2006

[17]种植模式与密度对机收芝麻产量形成和机收特性的影响. 高桐梅,王东勇,李丰,张鹏钰,田媛,栾晓刚,高东亮,卫双玲,付锦州,戎亚思. 2024

[18]河南省抗虫棉发展概况及发展探讨. 邱峰. 2001

[19]河南省小麦育种策略的探讨. 许为钢,胡琳,赵献林. 2001

[20]河南省玉米地方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研究. WANG Li-feng,王利锋,LI Hui-yong,李会勇.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