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玉米子粒氮浓度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利锋 1 ; 王浩 1 ; 周柯 1 ; 杨继伟 1 ; 曹言勇 1 ; 李晶晶 1 ; 贾腾蛟 1 ; 李会勇 1 ;

作者机构: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河南省玉米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玉米;子粒;氮浓度;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23 年 31 卷 005 期

页码: 49-5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253份玉米自交系为关联群体,利用一般线性模型(GLM)、混合线性模型(MLM)、固定和随机模型交替概率统一(FarmCPU)和基因组相关预测集成工具(GAPIT),分别对其子粒氮浓度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25个与子粒氮浓度显著关联的SNP(P<1.72E-05).其中,GLM、FarmCPU和GAPIT方法分别检测到12、15和1个位点.S3_202120604、S1_2007087 47和S5_10258682在GLM和FarmCPU两种方法中均能检测到.Bin1.06、Bin3.07、Bin5.04、Bin1.07和Bin5.02可能是影响子粒氮浓度的重要区段.共挖掘30个相关候选基因,其中Zm00001d031747、Zm00001d031749、Zm00001d031753、Zm00001d043502 和 Zm00001d01339 等可能是影响玉米子粒氮浓度的关键候选基因.

  • 相关文献

[1]玉米穗轴粗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马娟,曹言勇,李会勇. 2021

[2]玉米杂交群体产量性状及其特殊配合力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马娟,曹言勇. 2024

[3]玉米花期根系结构的表型变异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张小琼,郭剑,代书桃,任元,李凤艳,刘京宝,李永祥,张登峰,石云素,宋燕春,黎裕,王天宇,邹华文,李春辉. 2019

[4]玉米子粒主要营养成分在杂交后代的表现. 魏良明,戴景瑞. 2005

[5]玉米出籽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马娟,王利锋,曹言勇,李会勇. 2021

[6]南阳牛生长性状相关基因组区域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吕世杰,陈付英,张子敬,施巧婷,辛晓玲,楚秋霞,李文军,柏中林,王二耀,徐照学. 2020

[7]花生重要农艺及产量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严玫,张新友,韩锁义,黄冰艳,董文召,刘华,孙子淇,张忠信,汤丰收. 2015

[8]河南省审定小麦品种旗叶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曹廷杰,周艳杰,杨剑,张玉娥,胡卫国,王西成,赵虹. 2022

[9]郏县红牛生长发育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陈付英,牛晖,施巧婷,滑留帅,冯亚杰,徐照学,王二耀. 2018

[10]芝麻产量相关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崔向华,隗正阳,杜振伟,周霞丽,刘焱,石明权,阚跃峰,张少泽,崔承齐,梅鸿献. 2023

[11]河南省玉米育种现状、问题及对策. WANG Zhen-hua,王振华,ZHANG Xin,张新,ZHANG Qian-jin. 2008

[12]不同耕作与保墒措施对小麦、玉米周年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YANG Yong-hui,杨永辉,WU Ji-cheng,武继承. 2014

[13]几种作物秸秆基质的比较研究. 程志芳,王晋华,赵肖斌,米国全. 2010

[14]玉米冠层光谱在农学参数上的应用研究. 赵巧丽,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中心,郑国清,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乔淑,冯晓. 2007

[15]玉米杂交种郑单14号(豫玉18号)选育. 王义波,王振华,王永普,张新. 2000

[16]播期对玉米早代自交系田间抗病性表现的影响. 张新,王义波,王振华,王永普. 2000

[17]玉米冠层光谱在农学参数上的应用研究. 郑国清,赵巧丽,乔淑,冯晓. 2007

[18]洋葱-西瓜-辣椒-玉米套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常高正,王志勇,黄俊喜,康有亮. 2007

[19]河南省玉米种质基础、杂优群划分和杂交优势利用模式研究. 王振华,张新,王俊忠,温春东. 2002

[20]河南省玉米地方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研究. WANG Li-feng,王利锋,LI Hui-yong,李会勇.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