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吡蚜酮及其复配制剂对蜜蜂和家蚕的安全性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吴若函 1 ; 丁悦 1 ; 严海娟 1 ; 郭晓瑜 1 ; 辛星 1 ; 余向阳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食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研究所江苏省食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与标准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吡蚜酮;复配制剂;非靶标生物;急性毒性

期刊名称: 农药

ISSN: 1006-0413

年卷期: 2016 年 08 期

页码: 590-592+60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为明确吡蚜酮及其复配制剂对环境生物的安全性,试验测定7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30%吡蚜酮·噻虫胺悬浮剂、25%吡蚜酮·毒死蜱悬乳剂、60%吡蚜·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和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对2种非靶标昆虫(意大利工蜂和家蚕)的急性毒性,并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通过触杀法测定农药对蜜蜂的急性接触毒性,通过浸叶法测定农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结果]吡蚜酮·噻虫胺和吡蚜酮·毒死蜱对蜜蜂的急性接触毒性为高毒,吡蚜酮和烯啶·吡蚜酮为中毒,吡蚜·噻嗪酮为低毒;吡蚜酮·噻虫胺对家蚕的急性毒性为剧毒,吡蚜酮·毒死蜱和烯啶·吡蚜酮为高毒,吡蚜·噻嗪酮为中毒,吡蚜酮为低毒。[结论]吡蚜酮复配制剂并不都是低毒型农药,4种吡蚜酮复配制剂中,吡蚜·噻嗪酮对非靶标昆虫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性。复配制剂的使用对延缓吡蚜酮的使用寿命有着重要意义。

  • 相关文献

[1]表面活性剂9708在水溶性农药中的应用效果. 郑坚,陈保林,刁春友,张存政,傅华兴,周国民. 2006

[2]多菌灵及其复配制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应用效果. 宋益民,丛国林,陈怀谷. 2018

[3]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几种环境生物的安全性评价. 吴若函,丁悦,严海娟,辛星,郭晓瑜,余向阳,宋雯. 2016

[4]甲基硫菌灵及其代谢产物对2种非靶标生物的急性毒性和安全评价. 丁悦,吴若函,郭晓瑜,辛星,刘贤金. 2013

[5]醚菊酯与吡蚜酮复配对褐飞虱的增效作用和控制效果. 束兆林,缪康,赵来成,邱晓红,何东兵,姚克兵. 2013

[6]吡蚜酮对镇江地区小麦田灰飞虱种群的活性及防效. 朱桂梅,何东兵,杨敬辉,郭建,陈宏州,肖婷,吴琴燕,邱晓红,姚克兵,潘以楼. 2011

[7]吡蚜酮与异丙威混剂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赵来成,束兆林,庄桂花,吉沐祥,缪康,张建华. 2009

[8]高浓度固体农药8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的研制. 明亮,储西平. 2013

[9]镇江地区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的抗药性及其治理. 潘以楼,陈啸寅,朱桂梅,杨敬辉,陈宏州. 2008

[10]吡蚜酮种子处理对灰飞虱和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效. 朱桂梅,潘以楼,何东兵,姚克兵,杨敬辉,肖婷,郭建,陈宏州,吴琴燕,邱晓红. 2011

[11]21%吡蚜酮·醚菊酯悬浮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赵来成,王莉莉,束兆林,庄桂花,吉沐祥,费子华. 2012

[12]吡蚜酮防治褐飞虱的使用技术及对天敌的安全性研究. 徐德进,顾中言,徐广春,许小龙,范鹏. 2010

[13]不同化学药剂及其复配剂对褐飞虱的作用活性. 王节萍,郭慧芳,方继朝. 2009

[14]江苏溧阳水稻田减量用药研究初探. 葛静,王冬兰,吴福民,翟丽菲,张志勇,刘贤金,余向阳. 2019

[15]72%吡蚜·异丙威水分散粒剂的研制. 储西平,明亮,苏小冬,董红. 2009

[16]噻虫胺与吡蚜酮复配对稻飞虱的控制效应和稻田天敌安全性分析. 于居龙,张国,缪康,赵来成,方继朝,郭慧芳,束兆林. 2019

[17]转高赖氨酸融合蛋白基因水稻外源蛋白的消化稳定性和急性毒性. 赵祥祥,胡小兰,唐瑭,陆长丽,刘福霞. 2013

[18]氨糖胶囊的急性和亚急性毒理学评价. 林丽萍,杜芳琼,莫杰明,吕晔,席建红. 2015

[19]镉胁迫对脊尾白虾的毒性效应研究. 薛蓓,张培,李志辉,赵莲,赖晓芳,陈建华,高焕,阎斌伦. 2016

[20]4种水产药物对河川沙塘鳢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刘国兴,郑友,李春宁,彭刚,郝忱,丁淑燕,史杨白.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