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宋金明 1 ; 曲宝晓 1 ; 李学刚 1 ; 袁华茂 1 ; 李宁 1 ; 段丽琴 1 ;
作者机构: 1.中国科学院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碳源汇;海气界面通量;水体溶存;沉积物埋藏;控制过程;黄东海
期刊名称: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ISSN: 1674-7240
年卷期: 2018 年 11 期
页码: 1444-145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黄海和东海作为中国最为重要的陆架边缘海,其碳源汇的性质与变化对近海生态系统及区域气候演变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从海气界面CO_2交换、水体溶解/颗粒碳溶存及沉积物碳埋藏等3个方面归纳总结了黄东海碳源汇特征与控制过程,以期为进一步研究陆架边缘海碳源汇过程及效应提供帮助.(1)黄海和东海具有迥异的海气CO_2交换特性.黄海的海气CO_2交换在源汇性质及通量强度上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黄海的124°E以西的海域在冬、春季表现为大气CO_2的汇,在夏、秋季表现为源,而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全年尺度上黄海是大气CO_2的源.表层海水温度与浮游生物活动控制着黄海CO_2源汇的变化,两者分别主导了黄海外部海域与近岸海域的海气CO_2交换通量.东海全年则表现为大气CO_2的碳汇,年均通量约为(-4.2±3.2)mmol m~(-2)d~(-1),共可吸收碳约13.7×10~6t,其中冬、春、夏季吸收大气CO_2,秋季释放CO_2.东海不同季节海气界面CO_2通量的年际变化的影响因素复杂多变.(2)黄海和东海水体中分别储有425×10~6t、1364×10~6t的DIC和28.2×10~6t、54.1×10~6t的DOC,从南黄海近年DOC浓度有减小趋势看,其水体溶存"实际碳汇"量在减小.黄东海POC的总量约10.6×10~6t,与海气界面CO_2交换通量基本处于同一量级.黄海浮游生物年固碳量约为60.42×10~6t,东海为153.41×10~6t,其中近海大型经济藻类的年固碳量约为0.36×10~6~0.45×10~6t,生物固碳是具有多重价值的"蓝碳增汇"举措.(3)黄海陆架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埋藏通量每年约为4.75×10~6t,其中海源有机碳的埋藏量为3.03×10~6t,占黄海浮游生物固碳量的5.0%,而东海陆架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埋藏通量为每年7.4×10~6t,其中海源有机碳的埋藏量为5.5×10~6t,占东海浮游生物固碳量的5.4%.黄东海具有高于全球海洋平均水平的沉积物埋藏通量,对黄东海最终的"蓝碳增汇"作用巨大.
- 相关文献
[1]黄东海多毛类动物种类组成与优势种分析. 陈桂芳,隋吉星,李新正. 2016
[2]夏、冬季黄东海溶解氧的分布特征研究. 池连宝,宋秀贤,袁涌铨,周鹏,曹西华,俞志明. 2017
[3]十年间黄海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的变化. 彭松耀,李新正,徐勇,王洪法,张宝琳. 2017
[4]黄、东海冬季底层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变化. 程济生,俞连福. 2004
[5]秋冬季黄东海区影响鳀鱼行动分布的三大水系变化特征. 陈聚法,马绍赛,王文兰. 1997
[6]秋冬季黄东海区影响Ti鱼行动分布的三大水系变化特征. 陈聚法. 199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细菌色素在水体环境中的指示作用与意义
作者:阚家薇;段丽琴;宋金明;袁华茂;李学刚
关键词:细菌叶绿素;厌氧光合细菌;化变层;水体缺氧;古环境
-
2018年春季西太平洋Kocebu海山区海水中颗粒态有机碳的地球化学特征
作者:马骏;宋金明;李学刚;袁华茂;李宁;段丽琴;王启栋
关键词:海山区;颗粒有机碳;海山效应;水团;西太平洋
-
海水痕量元素——有机配体的配分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泮枫敏;袁华茂;宋金明;段丽琴
关键词:痕量元素;有机配体;分子量;盐度;pH
-
海洋最小含氧带氮流失过程与机制
作者:田东凡;李学刚;宋金明;李宁
关键词:最小含氧带;氮流失;反硝化;厌氧氨氧化
-
台湾东黑潮主流区近千年来沉积物稀土元素的变化特征与来源
作者:王越奇;宋金明;袁华茂;李学刚;李宁;王启栋
关键词:稀土元素;物源;形态;沉积物;台湾东黑潮主流区
-
海昆桑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研究
作者:李宁;郭传龙;王立军;李晓伟;刘华;徐琦;史大永
关键词:海洋资源;海昆桑;提取物;降血糖;2型糖尿病
-
西北太平洋黑潮源区沉积特征及黑潮输入对东海沉积物的影响
作者:王越奇;宋金明;袁华茂;李学刚;李宁;段丽琴
关键词:黑潮;地球化学;沉积物;物源;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