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唐君 1 ; 赵冬兰 1 ; 刘亚菊 1 ;
作者机构: 1.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关键词: 甘薯;外植体;茎尖培养;植株再生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04 年 20 卷 04 期
页码: 121-122+131
摘要: 对甘薯茎尖外植体的取材大小,不同取材季节,不同消毒处理及不同生育时期的试验结果表明,外植体的大小对其茎尖离体培养的成苗率及脱毒率有显著差异,尤其是取材的季节和不同生育时期,对甘薯茎尖培养的效果具有明显的差异,该试验以1~4月份取薯块催芽的外植体材料是甘薯茎尖培养较为适宜的培养时间,其污染、死亡率为15%;茎尖成活率85%以上;品种成苗率可达86%。
- 相关文献
[1]6-BA对不同基因型甘薯茎尖培养的影响. 李强. 2001
[2]甘薯茎尖培养和脱毒效果研究. 陈文武,唐君,彭兰华,李华坤,戴优强. 2004
[3]甘薯茎尖离体培养配方中不同激素效应的研究. 唐君,赵冬兰,张允刚. 2005
[4]不同基因型甘薯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 周志林,唐君,张允刚,赵冬兰. 2010
[5]徐紫薯8号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与体细胞胚发生. 闫会,谢昊,后猛,唐维,李强,张允刚,王欣,刘亚菊. 2019
[6]ABA对甘薯体细胞胚分化及再生的影响. 闫会,王欣,李强,张允刚,马代夫. 2012
[7]甘薯子叶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分化. 薛启汉. 1987
[8]棉属茎尖腋芽的离体培养. 吴敬音,佘建明. 1990
[9]建兰花叶病毒(CymMV)和齿兰环斑病毒(ORSV)的脱除研究. 靖晶,李军,刘凤军,徐君,姜红卫,李青. 2021
[10]陆地棉茎尖培养再生植株. 三月芳,奚元龄. 1986
[11]朱顶红新品种苏红离体增殖的影响因素. 韦庆华,周玉珍,娄晓鸣,吕文涛,蒋长松,周渊文. 2015
[12]兔眼蓝莓外植体启动培养研究. 孙永平,曹荣祥,郭成宝,陈月红,童晓利,唐泉. 2015
[13]2种观赏柳愈伤诱导外植体与最佳激素筛选试验. 王莹,张健,李敏,李玉娟,谈锋. 2014
[14]萝卜花序轴再生体系的建立. 娄丽娜,戴澈,刘根新,乔俊楠,季延娣,苏小俊. 2017
[15]色叶紫薇组培繁育技术规程. 王莹,李玉娟,郭聪,陈燕,谈峰,沙文锋. 2020
[16]元宝枫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 权志珣,燕丽萍,王因花,仲伟国,梁燕,吴德军,马秋月. 2024
[17]木本植物组织培养不定芽诱导研究进展. 曹昆,李霞. 2008
[18]莲不同类型地下芽的初代培养. 靖晶,李军,刘凤军,徐君,王欢,姜红卫. 2021
[19]影响青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因素的研究. 冯翠,曾爱松,严继勇,宋立晓,高兵,侯喜林. 2011
[20]结球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进展. 曾爱松,严继勇,宋立晓,高兵,冯翠.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我国冬瓜产业发展及新品种保护与测试现状
作者:李宜蒙;陈孟强;王晨宇;罗元凯;徐振江;刘亚菊
关键词:新品种保护;冬瓜;DUS测试;问题与对策
-
潮土与滩涂盐土环境下甘薯块根产量及营养成分差异分析
作者:王洁;赵凌霄;张安;周志林;戴习彬;肖世卓;曹清河;赵冬兰
关键词:滩涂盐土;块根;产量;营养成分;淀粉XRD
-
栽插密度和EBR浓度对甘薯鲜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作者:罗元凯;李染秋;李宜蒙;唐维;刘亚菊
关键词:甘薯;密度;EBR;鲜薯产量;品质
-
优质多抗菜观两用甘薯新品种‘徐菜观薯1号’
作者:戴习彬;周志林;赵冬兰;张安;袁蕊;赵凌霄;肖世卓;唐君;陆国权;曹清河
关键词:甘薯;菜用;观赏;优质;多抗;品种
-
新时期水稻新品种保护和DUS测试现状与问题探讨
作者:李阳阳;李剑;周欣兴;荆若男;李丹;孙亚伟;苏一钧;胡婷婷;刘亚菊
关键词:水稻;新品种保护;DUS测试
-
基于DUS的30份普通小麦品种多样性及相关性分析
作者:罗元凯;王晨宇;张秀杰;韩瑞玺;张锦荣;易媛;刘亚菊
关键词:普通小麦;DUS测试;新品种;多样性;相关性;聚类分析
-
茶树NPF5基因克隆及其在不同氮素处理下的表达
作者:唐君;代祥;李贵飞;穆兵;王枫;杨亦扬
关键词:茶树;氮转运蛋白;CsNPF5;氮素响应;表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