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基于东海底层鱼类长度谱的捕捞强度变动判别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严利平 1 ; 杨林林 1 ; 刘尊雷 1 ; 程家骅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长度谱;伏季休渔效果;捕捞强度;东海区

期刊名称: 海洋渔业

ISSN: 1004-2490

年卷期: 2016 年 38 卷 06 期

页码: 570-57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根据1999~2014年秋季东海海域底拖网调查资料,构建底层鱼类长度谱,以时间序列长度谱的斜率作为捕捞强度变化程度的指标值,分析比较东海区历史上捕捞强度的变化状况,考察伏季休渔的管理措施是否起到所期望的降低捕捞强度的潜在效果。结果表明,16年间小个体鱼类的资源丰度呈现增加趋势,大个体鱼类的资源丰度呈现减少倾向,但两者的增减相对稳定(P>0.05);时间序列长度谱斜率也呈现变陡态势,但相对平稳(r_s=-0.42,P>0.05)。伏季休渔的渔业管理制度能够减缓或阻止了捕捞强度的进一步加剧,但没有实现所期望的降低捕捞强度的初衷,其原因在于伏季休渔结束开捕后捕捞强度骤然增加,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因伏季休渔降低的捕捞强度。针对东海区海洋渔业管理现状,建议在严格执行伏季休渔管理的同时,配合执行开捕规格的管理。

  • 相关文献

[1]南海北部近海渔业资源密度概率分布特征. 蔡研聪,黄梓荣,许友伟,孙铭帅,徐姗楠,张魁,陈作志. 2019

[2]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数据在海洋渔业中研究应用现状. 于琳琳,樊伟,张衡,戴阳,万里骏,王斐,石永闯,杨胜龙. 2024

[3]浙江省帆张网捕捞强度分布的提取方法. 裴凯洋,张胜茂,樊伟,侯娟,汤先峰,朱文斌. 2020

[4]基于渔船捕捞行为特征的远洋延绳钓渔场捕捞强度计算. 杨胜龙,张胜茂,原作辉,戴阳,张衡,张忭忭,樊伟. 2020

[5]基于渔船轨迹的阿根廷滑柔鱼捕捞强度空间分析. 史慧敏,樊伟,张涵,杨胜龙. 2021

[6]基于Stella的江苏近海海域生态足迹模拟分析. 王子超,晁敏. 2017

[7]深圳鹅公湾水域渔业资源季节变动分析. 余景,毛江美,袁华荣,冯雪,陈丕茂,胡启伟. 2017

[8]秋季黄海底层鱼类群落结构的变化. 徐宾铎,金显仕,梁振林. 2003

[9]夏季东海北部近海鱼类群落结构变化. 程家骅,丁峰元,李圣法,严利平,李建生,梁振林. 2006

[10]黄海中南部不同断面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 单秀娟,陈云龙,戴芳群,金显仕,杨顶田. 2014

[11]长江口近海春季鱼类群落结构的多样性研究. 单秀娟,金显仕. 2011

[12]捕捞对海洋鱼类群落影响的研究进展. 程家骅,姜亚洲. 2008

[13]冬季长江口渔场游泳动物群落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的年代际变化. 李建生,姜亚洲,金艳. 2017

[14]应用渔业资源评估专家系统预测东海鲐鱼年产量. 胡芬,陈卫忠. 2002

[15]东海区拖网渔民生产决策影响因素及政策评价. 戴媛媛,耿瑞,岳冬冬,刘勤,周雨思,王茜,熊敏思,陆亚男. 2015

[16]东海区大型水母数量分布特征及其与温盐度的关系. 程家骅,丁峰元,李圣法,严利平,凌建忠,李建生,刘勇. 2005

[17]东海区小黄鱼总允许渔获量初探. 林龙山,王小勇,马春艳. 2006

[18]东海区底拖网渔业资源变动分析. 林龙山,程家骅,凌建忠. 2007

[19]东海区拖虾渔业概况分析. 陈晓雪,王鲁民,张勋,闵明华,马海有,石建高,程家骅. 2014

[20]东海区方形目与菱形目拖网网囊对小黄鱼的选择性研究. 宋学锋,陈雪忠,李灵智,徐国栋,屈泰春,王永进,吴越,黄洪亮.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