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对虾暴发病的实验室生态学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乔振国 1 ; 耿隆坤 1 ; 刘健 2 ; 黄聪年 1 ; 高建军 1 ; 陆建学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2.上海市水产办公室

关键词: 中国对虾;弧菌;病虾匀浆;温度;感染死亡率

期刊名称: 海洋科学

ISSN: 1000-3096

年卷期: 1998 年 22 卷 03 期

页码: 31-3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于 1994 ,1995年在实验室条件下探讨了溶藻弧菌 ( Virbrio alginolgicus)、副溶血弧菌 ( V.parahaemolyticus)、和非 0 1-霍乱弧菌 ( V.cholerae non- 1)的单一菌株与对虾病毒感染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了 2 3.5~ 2 5℃和 2 9.5~ 31℃温度条件下用病虾匀浆感染时 ,实验水体中细菌数量、弧菌数量的消长情况及其与对虾感染病毒的关系。结果表明 ,3种弧菌单独感染均可使对虾致病 ,但在与对虾病毒匀浆共同感染时 ,感染结果有较大差异 ,其中溶藻弧菌与对虾病虾匀浆的共同感染结果比单独感染的致病率高 4倍 ;在实验设定的低温和高温条件下进行对虾病虾匀浆感染 ,实验第 8天 ,低温组感染死亡率为 80 ,高温组感染死亡率为零 ;低温组的弧菌数量为高温组的近 6倍 ,而细菌数量高温组为低温组的近 6倍。

  • 相关文献

[1]温度对WSSV感染中国对虾越冬亲虾的影响. 张俊儒,刘萍,王清印,李健,戴芳钰. 2008

[2]中国对虾“黄海2号”人工感染WSSV病毒的定量检测. 孟宪红,孔杰,罗坤,栾生,张天时,张庆文. 2009

[3]对虾工厂化养殖和土池养殖溶解氧消耗研究. Liu Haiying,刘海英,Qu Keming,曲克明,Li Jian. 2008

[4]乳酸杆菌L1对致病弧菌的抑制作用. ^A杨莺莺^B1%^A李卓佳^B2%^A陈永青^B3%^A梁晓华^B4%^A杨铿^B5. 2004

[5]渤海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海蜇放流状况与效果. YANG Wen-bo,杨文波,LI Hui-qin. 2010

[6]诺氟沙星2种不同给药方式在中国对虾体内的残留及消除规律. 孙铭,李健,张喆,王静凤. 2010

[7]纳豆菌对弧菌拮抗作用的初步研究. 刘淇,李健,王群. 2003

[8]氟苯尼考对8株水产动物致病性弧菌的体外抑菌作用. 刘淇,李健,王群. 2004

[9]中国对虾不同发育阶段肝胰腺、卵巢及血淋巴中孕酮和雌二醇含量的变化. 蔡生力,杨丛海,赵维信,李德尚. 2000

[10]渡夏期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的发生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 Huang Huawei,黄华伟,Wang Yingeng,王印庚,Chen Xia. 2011

[11]从野生到家养——中国对虾养殖发展述评. 王清印. 2014

[12]青岛陆源排污口邻近海域异养细菌的组成与分布. 刘霜,李永霞,刘旭东,崔正国,王亚楠,孙蓓蓓,宋帅. 2014

[13]大鹏澳网箱养殖区春季细菌的时空分布特征. 朱志红,林钦,黄洪辉. 2011

[14]对虾养殖池中一株弧菌拮抗菌的分离鉴定. 张欢欢,王秀华,李晨,黄倢. 2016

[15]刺参苗期附着基更换频率对刺参生长及其养殖系统菌群结构的影响. 王印庚,张文泽,廖梅杰,李彬,荣小军,张正,李华,范瑞用,宁鲁光. 2016

[16]特异性靶基因在弧菌PCR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邵蓬,汪笑宇,徐晓丽. 2015

[17]一株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在生物絮团对虾养殖中的应用. 张欢欢,王秀华,李晨,黄倢. 2016

[18]人工培育对虾苗种体内可培养细菌数量及组成分析. 张晓静,宋晓玲,万晓媛,杨冰,黄倢. 2016

[19]军曹鱼肠道及水体异养菌和弧菌的周年变化. 王瑞旋,王江勇,徐力文,杨鸿志,冯娟. 2008

[20]1株副干酪乳酸菌S-4对致病弧菌的抑制特性研究. 梁晓明,曾嘉颖,王安利,叶剑敏,冯娟,廖绍安.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