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大豆种间杂交异黄酮含量的杂种优势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毕影东 1 ; 李炜 1 ; 林红 2 ; 肖佳雷 1 ; 李琬 1 ; 杨雪峰 2 ; 来永才 1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

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

关键词: 大豆[Glycinemax(L.)Merr.];异黄酮;杂种优势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2012 年 31 卷 02 期

页码: 47-5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选用野生大豆、栽培大豆按异黄酮含量不同(高、中、低)配制杂交组合,对33个组合进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中亲优势为正向优势的组合为15个,占全部组合的45.5%。具有超高亲优势的组合为12个,其中高异黄硐含量母本组合5个,占全部正向超高亲优势的41.7%,说明高异黄酮亲本杂种优势明显。18个栽培与野生杂交组合中超高亲优势正向优势组合为11个,中亲优势正向优势组合为13个,说明栽培与野生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明显,但14个栽培×野生杂交组合F2优势降低,表现为自交衰退,因此获得高异黄酮的后代材料仍需进一步选择。

  • 相关文献

[1]不同组配方式下大豆异黄酮含量的遗传分析. 来永才,李炜,林红,肖佳雷,李琬,杨雪峰,毕影东. 2011

[2]黑龙江省野生大豆高异黄酮新种质创新利用研究Ⅲ大豆种间杂交F_1代异黄酮的遗传规律和杂种优势的研究. 来永才,李炜,毕远林,李霞辉,林红,齐宁,张必弦. 2008

[3]大豆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孙明明,王萍,李智媛,吕世翔,王冠,韩英鹏,李文滨. 2018

[4]野生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与异黄酮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杨雪峰,李文滨,齐宁,林红,刘广阳,王晓楠. 2011

[5]大豆胞囊线虫胁迫下GmCHS基因表达及异黄酮含量变化分析. 王爽,张顺斌,王旭东,于佰双,陈井生,王惠,段玉玺. 2021

[6]大豆发芽过程中异黄酮、γ-氨基丁酸等成分含量变化的研究. 李振艳,张永忠,任红波. 2009

[7]大豆加工品质的资源筛选和遗传改良的研究 Ⅰ.大豆加工品质材料的筛选. 刘丽君,高明杰,吴俊江,杨玉芳,李玉征,梁孝莉,蒲国锋. 2002

[8]不同类型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与异黄酮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杨雪峰,齐宁,林红,刘广阳,张晓波,吴岩,金海涛. 2007

[9]黑龙江省野生大豆、栽培大豆高异黄酮种质资源筛选. 林红,来永才,齐宁,李辉,张晓波,杨雪峰. 2005

[10]黑龙江省野生大豆高异黄酮新种质创新利用Ⅰ异黄酮含量及与籽粒相关性状的分析. 来永才,李炜,王庆祥,李霞辉,齐宁,林红. 2006

[11]大豆杂交种杂种优势分析. 王志新,郭泰,赵丽梅,吴秀红,彭宝,郑伟,李灿东,刘忠堂,韩世峰. 2010

[12]七个玉米群体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金振国,高利,孙艳杰,石运强,邵勇,魏国才,南元涛,邵珊珊,史淑春. 2018

[13]黑龙江省杂交粳稻研究的发展策略. 冷春旭,王玉杰. 2019

[14]基于配合力和遗传距离的甜高粱杂种优势预测. 王黎明,严洪冬,焦少杰,姜艳喜,苏德峰,孙广全. 2020

[15]高加索蜜蜂品种保存与应用研究. 吕云岭,谭垦,刘翔伟,赵占鳌,王静. 2014

[16]白嗉黑鸭杂交利用效果的研究. 董佳强,马志刚,霍明东,郭文凯,陈志峰. 2021

[17]导入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选育自交系及其杂交种的研究. 闫淑琴,苏俊,李春霞,龚士琛,宋锡章,李国良,扈光辉,王明泉,张长胜,李旭媛. 2006

[18]杂种优势早期预测研究进展. 温玲. 2003

[19]西瓜苗期生理指标与杂种优势的早期预测研究. 于锡宏,温玲,夏妍,王雪. 2004

[20]我国北方玉米品种更替过程中产量杂种优势的演变. 王晓东,傅迎军,孙殷会,张庆娜,王晓梅.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