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江苏棉区种植转基因抗虫棉GK22对棉田害虫、杂草种群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束春娥 1 ; 柏立新 1 ; 张龙娃 1 ; 倪万潮 2 ; 张宝龙 2 ; 沈新莲 2 ; 徐文华 3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遗传生理研究所

3.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

关键词: 转基因抗虫棉;咀嚼式口器害虫;刺吸式口器害虫;种群动态

期刊名称: 华东昆虫学报

ISSN: 1005-1694

年卷期: 2002 年 11 卷 02 期

页码: 46-52

摘要: 20 0 1年在江苏选择南京、盐城两地 ,试验观察转 Bt基因抗虫棉 GK2 2的种植 ,对棉田害虫及杂草种群变动的影响 ,结果是 :对咀嚼式口器害虫的棉铃虫 (H elicoverpa armigera)、红铃虫 (Pectinophoragossypiella)、玉米螟 (Ostrinia nubilalis)、金钢钻 (Earias cupreoviridis)、棉小造桥虫 (Anomis flava)、棉大卷叶虫 (Adoxophyes orana)等虫口数量、蕾铃被害均表现出较好的控制效果。处理区咀嚼式口器害虫幼虫总量 ,比对照区分别减少 92 .5 1、78.4 ,其中 :棉铃虫幼虫数量分别减少 88.3、72 .9 ,蕾铃被害减少 87.5、90 .7、74 .11、5 5 .85 ;红铃虫虫花减少 74 .4、5 1.6 4 ,铃内活虫减少 90、10 0 ;玉米螟虫口减少72 .7、10 0 ;金钢钻、造桥虫、卷叶虫虫口减少 93以上。对剌吸式口器盲蝽象 (Adelphocoris suturalis)、棉蚜 (Aphis gossyppii)、棉红叶螨 (Tetranychus cinnabarinus)等害虫 ,试验区和对照区种群消长动态趋势基本一致 ,差异不显著。两试点对杂草种类及数量调查 ,抗虫棉区和对照区差异亦不明显。

  • 相关文献

[1]转基因抗虫棉GK22对棉田天敌种群消长的影响. 束春娥,柏立新,张龙娃,倪万潮,徐文华. 2002

[2]盐城棉区抗虫棉棉田杂草的种类及危害. 李红阳,李慈厚,周加春,李洪山,张俊喜. 2007

[3]典型相关分析在抗虫棉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刘水东,郝德荣,何林池,周金凤,丛秀云. 2007

[4]长江下游转基因抗虫杂交棉超高产栽培技术的集成. 陈建平,张萼,蔡立旺,王海洋,施庆华,潘群斌,王为,潘宗瑾. 2010

[5]转基因抗虫棉数量性状的典型相关和主成分分析. 郝德荣,何林池,刘水东,周金凤,丛秀云. 2006

[6]不同种植年限转基因抗虫棉对土壤中小型节肢动物的影响. 李孝刚,刘标,曹伟,徐文华,方志翔,孟军,郑央萍,韩正敏. 2011

[7]盐城农区转基因抗虫棉田杂草的发生及综合治理对策. 李红阳,李慈厚,周加春,李洪山,张俊喜. 2007

[8]转基因抗虫棉良种繁育方法研究. 戚永奎,何勇,王怡,施庆华,杨华,蔡立旺. 2003

[9]转基因抗虫棉“苏抗102”和“苏抗310”棉铃形成规律. 徐立华,何循宏,李国锋,杨德银. 2000

[10]转基因抗虫棉Bt基因的遗传连锁分析. 肖松华,狄佳春,刘剑光,许乃银,陈旭升,黄骏麒. 2002

[11]转基因杂交棉南抗3号田间抗棉铃虫效果与结铃性能考察. 束春娥,柏立新,唐灿明,张天真. 2001

[12]转Bt基因抗虫棉对亚洲玉米螟抗性的研究. 黄东林,柏立新,戴燕,李建华. 2003

[13]转基因抗虫棉育种及良种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陈旭升,狄佳春,许乃银,肖松华,刘剑光. 2007

[14]不同类型陆地棉品种对棉大卷叶螟的抗性研究. 狄佳春,许乃银,陈旭升,吴巧娟,肖松华,刘剑光,殷剑美. 2008

[15]转基因抗棉组织中Bt毒蛋白表达量的ELISA测定. 陈松,吴敬音. 1997

[16]转基因抗虫棉承受棉铃虫风险压力研究初报. 束春娥,孙以文,孙洪武. 2000

[17]转基因抗虫棉Bt毒蛋白表达量的传递方式研究. 肖松华,刘剑光,狄佳春,陈旭升,许乃银,陈松,黄骏麒. 2002

[18]转Bt基因抗虫棉的抗虫性与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分析. 陈旭升,郭志刚,许乃银,柏立新,吴蔼民,狄佳春,刘剑光,肖松华. 2002

[19]转基基因抗虫棉良种繁育技术. 刘桂玲. 1998

[20]太湖稻区褐飞虱天敌及其控制作用. 丁宗泽,陈茂林,李沛元,蔡立正,程遐年,陈若篪. 198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