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优势赤眼蜂种类筛选及田间防效测评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青超 1 ; 王立达 1 ; 武琳琳 1 ; 刘洋 1 ; 韩业辉 1 ; 杨莹 1 ; 高崇 2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

2.延边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赤眼蜂;玉米螟;寄生率;防治效果;增产率

期刊名称: 黑龙江农业科学

ISSN: 1002-2767

年卷期: 2019 年 011 期

页码: 79-82,91

摘要: 为筛选出寄生玉米螟卵的优势赤眼蜂种类,科学评估优势赤眼蜂的田间防效,应用绿色防治技术替代传统化学防治,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实验室内采用6种赤眼蜂寄生玉米螟的新鲜卵块,初步筛选出3种优势赤眼蜂,田间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进行防效测评,并结合产量、挽回产量损失率和增产率确定优势蜂种.结果 表明:寄生率最高的是玉米螟赤眼蜂,卵块寄生率为74.0%,卵粒寄生率为65.4%;其次是松毛虫赤眼蜂,卵块寄生率为62.0%,卵粒寄生率为59.5%,螟黄赤眼蜂卵块寄生率和卵粒寄生率分别为58.0%和47.1%,此3种赤眼蜂是寄生玉米螟卵的优势蜂种.玉米螟赤眼蜂的田间平均防治效果73.86%;松毛虫赤眼蜂平均防治效果为68.47%,螟黄赤眼蜂平均防治效果为47.97%,挽回产量损失率分别为9.58%、7.02%和4.02%;增产率分别为9.65%、7.47%和4.52%.综合考虑防治效果和成本控制,实际生产中应当应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 相关文献

[1]防治大豆食心虫的优势赤眼蜂种类筛选及田间防效测评. 李青超,苗亿,韩业辉,刘洋,兰红宇,王立达,武林琳. 2018

[2]4种赤眼蜂对大豆食心虫的防治效果. 兰英,王泽胤,赵秀梅,刘悦,李青超,王立达,马晨,刘洋,刘颖. 2023

[3]不同种类赤眼蜂对田间玉米螟的防治效果比较. 王连霞,何康来,罗宝君,赵秀梅,姜晓军,郑旭,袁明. 2015

[4]不同种类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效果比较. 王连霞. 2013

[5]赤眼蜂寄生率低的原因及对策. 王连霞,姜晓军,刘传增,王宇先,袁明,周传余. 2008

[6]赤眼蜂是防治玉米螟的最佳选择. 崔万里. 1997

[7]鲜食玉米主要害虫玉米螟全程绿色防控技术. 刘洋. 2020

[8]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田间防效测定与评估. 赵秀梅,张树权,李维艳,沈凤云. 2010

[9]黑龙江省二代区玉米螟生物防治技术模式效果. 赵秀梅,王立达,李青超,郑旭,王连霞,刘洋,刘悦,兰英,韩业辉. 2022

[10]丽蚜小蜂对大棚甜瓜防治温室粉虱的防治效果. 武琳琳,王立达,李青超,周超,徐莹莹,郑旭,王宇先. 2019

[11]性诱剂诱捕器对玉米螟的田间防治效果. 陈磊,赵秀梅,刘洋,武琳琳,李青超. 2013

[12]释放不同种类赤眼蜂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比较. 李敦松,罗宝君,赵秀梅,郑旭,袁明,姜晓军,何康来. 2019

[13]不同赤眼蜂蜂种对大豆食心虫的防治效果. 罗宝君. 2017

[14]一代区亚洲玉米螟全程绿色防控技术的防治效果研究. 罗宝君,赵秀梅,王连霞,曹丽萍. 2016

[15]螟黄赤眼蜂对向日葵螟的防治效果研究. 罗宝君. 2015

[16]应用赤眼蜂防治大豆食心虫的研究. 王克勤. 1996

[17]不同赤眼蜂蜂种防治向日葵螟的应用效果. 罗宝君. 2015

[18]黑龙江省应用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罗宝君. 2017

[19]松嫩平原主要土壤供硫水平研究. 孙彬,李国良,金成义,董龙福. 2000

[20]应用植保无人机释放稻螟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技术研究. 李青超,赵秀梅,王立达,刘悦,兰英,刘洋,韩业辉,王连霞.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