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冰 1 ; 宋晓玲 1 ; 黄倢 1 ; 史成银 1 ; 刘莉 1 ; 刘庆慧 1 ; 宋微波 2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2.中国海洋大学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

期刊名称: 海洋水产研究

ISSN: 1000-7075

年卷期: 2005 年 26 卷 02 期

页码: 1-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病是国际兽疫局(OIE)划定的甲壳类其他重要疾病之一,它分布较广,危害严重,对世界对虾养殖业发展影响重大。本文根据Genbank登录的IHHNV基因序列(AF218266),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从纯化的IHHNV DNA和感染IHHNV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组织DNA中成功地扩增出产物大小为703bp的DNA片段,该对引物对IHHNV DNA的检测灵敏度为19. 85fg(8. 83×103 病毒拷贝),与健康对虾组织DNA、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 DNA及对虾肝胰腺细小病毒(HPV) DNA无交叉反应。本方法可快速、灵敏、特异地检测出对虾感染和携带IHHNV状况,为对虾健康养殖、无特定病原(SPF)种群选育及流行病调查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手段。

  • 相关文献

[1]采用OIE标准检测养殖对虾中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的PCR检出类型. 袁颜颜,杨冰,万晓媛,刘笋,刘天齐,黄倢. 2015

[2]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及虾肝肠胞虫(EHP)的荧光定量PCR检测. 刘宝彬,杨冰,吕秀旺,万晓媛,刘珍,黄倢. 2017

[3]PCR法制备地高辛标记DNA探针斑点杂交检测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 杨冰,黄倢,宋晓玲,史成银,刘莉,刘庆慧. 2004

[4]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的流行病学与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杨冰,宋晓玲,黄倢,雷质文. 2005

[5]三种马鲛鱼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杨健琪,李昂,柳淑芳. 2024

[6]5种食源性致病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程晓艳,刘庆慧,黄倢. 2012

[7]臭氧对赤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RNA破坏效果的评价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李晋,史成银,王胜强,粟子丹. 2015

[8]海产品中砷化合物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郭莹莹,翟毓秀,林洪,尚德荣,宁劲松,李敏,王军. 2008

[9]七带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的RT-LAMP检测方法. 刘滨,刘新富,曾霖,孟振,刘江春. 2016

[10]3种水产病原菌简型基因芯片检测技术的建立. 李晨,黄倢,谢国驷,赵培,王秀华. 2011

[11]水产品中全氟辛酸和全氟辛烷磺酸检测技术及污染现状. 孟娣,王赛赛,刘欢,韩刚. 2016

[12]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磺胺间甲氧嘧啶与鲤鱼血浆蛋白结合率. 孙言春,王瑛,杜宁宁,吴松,牟振波,汤施展. 2012

[13]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地表水中5种磺胺类药物残留研究. 刘慧东,孙言春. 2018

[14]漂洗和斩拌对海鲈鱼肌球蛋白理化特性的影响. 林婉玲,刘芳芳,李来好,吴燕燕,杨少玲,黄卉,杨贤庆,林织. 2020

[15]水产品中河豚毒素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李芹,韩刚,刘欢,解超男,吴立冬,许玉艳,郑重,李晋成,吴婧. 2018

[16]质检机构如何正确选择仪器设备计量方法. 毛燕文. 2012

[17]农产品中敌百虫残留限量标准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孟娣,宋怿,付晓苹,许玉艳. 2014

[18]激光与渔业(四). 丁永良. 1990

[19]大蒜素的功能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邢丽红,李兆新,孙晓杰,张梦婷,郑旭颖,王继耀,王淑文,周朝生,朱洁,丁环,刘云龙. 2023

[20]涌浪机标准参数研究. 王玮,韩梦遐.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