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田原源 1 ; 查凌雁 1 ; 王座祺 1 ; 段逸文 1 ; 魏仕伟 2 ; 章竞瑾 1 ;
作者机构: 1.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
2.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
关键词: 叶用莴苣;紫外光;UV-A;山莴苣苦素;莴苣苦素
期刊名称: 中国蔬菜
ISSN:
年卷期: 2024 年 003 期
页码: 51-5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叶用莴苣特有的苦味来源于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主要包括山莴苣苦素和莴苣苦素等。为探究紫外光对叶用莴苣生长和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调控作用,以纯红光(180μmol·m-2·s-1)为对照,比较了补充UV-A(30μmol·m-2·s-1)、UV-B(10μmol·m-2·s-1)对7个叶用莴苣品种生长及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红外光添加UV-A补光强度(15、30、45μmol·m-2·s-1)及补光时长(0、1、2、3、6、9 d)对叶用莴苣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UV-A处理可显著提高绿罗的地上部鲜质量,显著降低7个叶用莴苣品种的山莴苣苦素和莴苣苦素含量,分别降低了33%~74%和29%~60%。随着UV-A补光强度的增加,叶用莴苣中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含量逐渐降低,且以添加30μmol·m-2·s-1 UV-A处理2 d后叶用莴苣中山莴苣苦素含量迅速上升,处理3 d时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而莴苣苦素含量在处理2 d后基本保持逐步上升的趋势,处理6~9 d时略有下降。综上所述,红光补充适量的UV-A(30μmol·m-2·s-1、3~6 d),可在不影响生物量的基础上显著降低叶用莴苣中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含量,从而减轻苦味。
- 相关文献
[1]修复抑制剂咖啡因对韶关霉素产生菌的诱变效应. 薛伟龙,魏春妹,张春明,唐永兰. 1990
[2]基于表型性状的叶用莴苣资源多样性分析. 魏仕伟,杨华,张前荣,陈海荣,罗利军,龙萍. 2016
[3]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氟吡菌胺及其代谢物和霜霉威在叶用莴苣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唐红霞,黄佳庆,孙强,温广月,董茂锋,王伟民. 2021
[4]不同育苗基质对叶用莴苣(L.sativa var.crispa L.)苗生长的影响. 龚繁荣. 1997
[5]不同氮素水平处理对水培叶用莴苣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尹艺璐,钱婷婷,李达仁,熊鑫,常丽英. 2022
[6]红色叶用莴苣新品种'红珊瑚'. 火国涛,葛国军,贺淑萍,刘元军,龙萍,刘鸿艳,罗利军,魏仕伟. 2023
[7]叶用莴苣NAC基因家族的鉴定与热胁迫表达分析. 杜莉,杨晓,徐凯,卫海滨,杨晓,魏仕伟,韩颖颖. 2021
[8]叶用莴苣高频率再生体系的建立. 孙月芳,黄剑华,陆瑞菊,周润梅,王亦菲,李海谦. 1998
[9]叶用莴苣新优种质筛选与鉴定. 徐光柳,周懿雯,火国涛,黄俭,贺淑萍,赵彪,黄妍,许恒,火烽,杨涛,罗利军,魏仕伟.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耐热生菜新品种(系)的筛选与鉴定
作者:火国涛;徐光柳;火烽;赵彪;马天;许恒;葛国军;龙萍;魏仕伟
关键词:生菜;新品种(系);热害指数;筛选试验
-
热胁迫下莴苣资源的多酚含量和耐热性呈正相关
作者:杨晓;火国涛;贺淑萍;葛国军;杜莉;杨涛;马天;韩颖颖;魏仕伟
关键词:热胁迫;莴苣;多酚;基因表达
-
耐热生菜新品种(系)的筛选与鉴定
作者:火国涛;徐光柳;火烽;赵彪;马天;许恒;葛国军;龙萍;魏仕伟
关键词:生菜;新品种(系);热害指数;筛选试验
-
叶用莴苣新优种质筛选与鉴定
作者:徐光柳;周懿雯;火国涛;黄俭;贺淑萍;赵彪;黄妍;许恒;火烽;杨涛;罗利军;魏仕伟
关键词:叶用莴苣;栽培方式;类黄酮;产量
-
不同品种生菜的多酚、黄酮差异比较与抗氧化活性
作者:余菲;赵晓燕;周昌艳;魏仕伟;鄂恒超;李晓贝
关键词:生菜;多酚;黄酮;抗氧化;超高效液相色谱法;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多元统计分析
-
红色叶用莴苣新品种'红珊瑚'
作者:火国涛;葛国军;贺淑萍;刘元军;龙萍;刘鸿艳;罗利军;魏仕伟
关键词:叶用莴苣;红色;优质;高产;品种
-
叶用莴苣新品种'浩农1号'
作者:火国涛;葛国军;贺淑萍;刘鸿艳;龙萍;罗利军;魏仕伟
关键词:莴苣;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