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盐酸氯苯胍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残留消除规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余琳雪 1 ; 刘永涛 1 ; 丁浩 1 ; 苏志俊 1 ; 艾晓辉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盐酸氯苯胍;斑点叉尾鮰;药代动力学;残留

期刊名称: 水生生物学报

ISSN: 1000-3207

年卷期: 2019 年 43 卷 004 期

页码: 869-87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水温(28±1)℃条件下,以20 mg/kg剂量的盐酸氯苯胍口灌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盐酸氯苯胍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残留消除规律.结果显示,在单次口灌给药后,盐酸氯苯胍在斑点叉尾鮰血浆中的药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特征,其药动学方程为C=7.69e–0.02t+0.13e–0.01t–7.82e–0.27t.盐酸氯苯胍在斑点叉尾鮰血浆、肌肉、皮、鳃、肝脏和肾脏中的T(peak)分别为10.03、15.79、11.10、2.61、12.89、7.87h;Cmax分别为5.76μg/mL、2.91、2.90、3.05、3.04、0.42 mg/kg,消除半衰期分别为58.63、23.57、35.37、19.74、29.34、43.30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326.74(μg/mL)/h、157.58、183.72、95.09、174.82、29.85(mg/kg)/h.在连续口灌给药5d后,停药后盐酸氯苯胍在斑点叉尾鮰肠道中的浓度最高,肌肉中浓度最低,盐酸氯苯胍在体内各组织中的消除速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血浆、鳃、脑、肌肉、皮肤、肝脏、肾脏、肠.若将10μg/kg作为盐酸氯苯胍的最高残留限量,在试验条件下,建议盐酸氯苯胍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休药期至少应为23d.

  • 相关文献

[1]不同水温下氟甲砜霉素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刘永涛,艾晓辉,杨红. 2009

[2]喹烯酮在鲤和斑点叉尾鮰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 杨莉,汪开毓,艾晓辉,袁科平,刘永涛. 2010

[3]液质联用技术测定甲砜霉素及其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杨秋红,李司棋,宋怿,刘永涛,董靖,杨移斌,周顺,胥宁,艾晓辉. 2021

[4]喹烯酮在建鲤和斑点叉尾鮰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研究. 刘永涛,郭东方,杨莉,杨红,袁科平,艾晓辉. 2009

[5]不同水温下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 丁俊仁,汪开毓,艾晓辉,刘永涛,袁科平,袁丹宁. 2009

[6]渔用抗菌药物代谢动力学及残留研究进展. 冯敬宾,贾晓平. 2005

[7]氧氟沙星在吉富罗非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残留的研究. 王贤玉,宋洁,王伟利,姜兰,罗理,柯剑. 2011

[8]氯霉素在鲈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残留的研究. 唐雪莲,王群,李健. 2003

[9]喹烯酮在水产动物中药代动力学研究现状. 惠芸华,蔡友琼,于慧娟. 2012

[10]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产品中的盐酸氯苯胍及其代谢产物. 刘永涛,董靖,李乐,杨秋红,杨移斌,艾晓辉. 2017

[11]盐酸氯苯胍药饵给药条件下在异育银鲫体内药动学和组织分布与消除规律. 赵留杰,王元,常晓晴,房文红,陈进军,方金龙. 2018

[12]斑点叉尾(鱼回)主要疾病及其防治概述. 张林,孟彦,罗晓松,曾令兵. 2006

[13]斑点叉尾鮰下脚料鱼糜加工关键工艺与装备研究. Ouyangjie,欧阳杰,Zheng xiaowei,郑晓伟,Shen jian. 2011

[14]海豚链球菌兼职蛋白FBA的克隆表达、抗原性检测及免疫效果评价. 刘韬,陈德芳,段靖,王二龙,王亚军,汪开毓. 2018

[15]斑点叉尾鮰致病菌株的鉴定及特性. 陈林,谭爱萍,邹为民. 2009

[16]地衣芽孢杆菌A1在斑点叉尾鮰肠道的定植. 张洪玉,王海波,赵明军,焦丽亭,胡鲲,杨先乐,夏磊. 2019

[17]海豚链球菌兼职蛋白FBA的克隆表达、抗原性检测及免疫效果评价. 刘韬,陈德芳,段靖,王二龙,王亚军,汪开毓. 2018

[18]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鱼体肌肉组织中喹烯酮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同时检测. 杨莉,艾晓辉,袁科平,汪开毓. 2010

[19]斑点叉尾鮰基础群体生长和存活性状遗传参数估计. 栾生,边文冀,邓伟,胡红浪,孔杰,秦钦,陈校辉,钟立强,黄太寿. 2012

[20]斑点叉尾鮰形态观察及其两种同工酶的电泳分析. 张涛,甘金华,陈建武,周剑光,张林,何力.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