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培养温度下长期施肥水稻土的有机碳矿化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林杉 1 ; 陈涛 2 ; 赵劲松 1 ; 向荣彪 1 ; 胡荣桂 1 ; 张水清 3 ; 王米兰 1 ; 吕昭琪 1 ;

作者机构: 1.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湖北省十堰市农业局

3.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长期施肥;水稻土;矿化作用;温度

期刊名称: 应用生态学报

ISSN: 1001-9332

年卷期: 2014 年 25 卷 05 期

页码: 1340-134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选择湖南省3个国家级稻田肥力变化长期定位监测点的土壤,分别在10、20和30℃进行室内恒温培养试验,研究温度和施肥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及其与不同碳形态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培养前期(0~13 d)土壤CO2产生速率较快,后期逐渐下降,其速率变化符合对数函数;升温促进了土壤有机碳矿化,各施肥处理土壤中,以秸秆还田和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碳的累积矿化量较多;各施肥土壤的Q10值为1.01~1.53,与总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胡敏酸碳和富里酸碳呈显著正相关;在10和20℃下CO2矿化量与微生物生物量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而30℃下则无显著相关关系;CO2矿化量与不同碳形态含量和胡敏酸碳/富里酸碳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在10℃下矿化率与不同碳形态含量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在20和30℃下,矿化率与不同碳形态含量无明显相关关系.因此可以通过施用秸秆和有机肥增加对土壤碳的固定,减缓大气CO2浓度的升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 相关文献

[1]基于高光谱的水稻土有机质含量估算研究. 卢岩,郭斗斗,孙成明,刘涛,陈瑛瑛,武威. 2014

[2]豫南稻区土壤有效钾施肥指标研究及施钾推荐——基于ASI法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 孙克刚,李丙奇,杜君,和爱玲,张运红. 2016

[3]豫南稻区土壤有效磷施肥指标及水稻施磷推荐——基于ASI法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 孙克刚,李丙奇,杜君,和爱玲,张运红,孙克振. 2016

[4]长期不同施肥结构条件下的土壤植烟效应研究. 张翔,范艺宽,宝德俊,毛家伟,马京民,桂言伟. 2009

[5]长期施肥下潮土全氮、碱解氮含量与氮素投入水平关系. 张水清,林杉,郭斗斗,宋晓,张珂珂,黄绍敏. 2017

[6]华北潮土区长期有机培肥下土壤有机碳和养分状况的动态变化. 张水清,黄绍敏,李慧,娄翼来,钱小平,三岛慎一郎,聂胜委,郭斗斗. 2014

[7]长期施肥下三类典型农田土壤小麦磷肥利用效率的差异. 高静,张淑香,徐明岗,黄绍敏,杨学云. 2009

[8]长期施肥对不同类型土壤中作物产量及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孙克刚,张学斌,吴政卿,龚惠英,汪立刚. 2001

[9]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稳定性及固碳特征的影响. 刘小粉,杜章留,肖小平,杨光立,任图生. 2014

[10]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铜、锌、镉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王美,李书田,马义兵,黄绍敏,王伯仁,朱平. 2014

[11]黄土区土壤长期施肥对胡敏酸结构特征的影响. 张付申. 1996

[12]长期施肥下我国水稻土基础地力变化趋势. 李忠芳,张水清,李慧,孙楠,逄焕成,娄翼来,徐明岗. 2015

[13]灰漠土小麦-玉米-棉花轮作体系钾平衡与钾肥利用率. 王西和,吕金岭,刘骅. 2016

[14]长期定位施肥对冬小麦产量及潮土土壤肥力的影响. 张水清,黄绍敏,郭斗斗. 2010

[15]潮土小麦碳氮含量对长期不同施肥模式的响应. 苗惠田,吕家珑,张文菊,徐明岗,黄绍敏,张水清. 2015

[16]长期施肥对黄淮海平原小麦氮素吸收及氨挥发的影响. 张水清,张博,岳克,林杉,郭斗斗,郭腾飞,黄绍敏. 2022

[17]长期施肥旱地土壤易分解与耐分解氮的矿化特性. 武红亮,于维水,朱平,张水清,赵雅雯,刘婧,王士超,孟繁华,卢昌艾. 2015

[18]长期不同施肥潮土对可溶性有机碳的吸附特征. 吕艳超,申华平,周世伟,王小利,张水清,邸佳颖,黄绍敏. 2017

[19]长期施肥下潮土速效钾含量与钾素投入水平关系. 张水清,杨莉,黄绍敏,娄翼来,聂胜委,郭斗斗,三島慎一郎. 2014

[20]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和作物重金属累积的影响. 王美,李书田,马义兵,黄绍敏,王伯仁.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