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小麦–中间偃麦草隐形渗入系抗白粉病基因pmCH83分子定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孙翠花 1 ; 侯丽媛 2 ; 郭慧娟 2 ; 张晓军 2 ; 贾举庆 2 ; 李欣 2 ; 詹海仙 2 ; 畅志坚 2 ;

作者机构: 1.山西大学研究生院

2.山西大学研究生院;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部黄土高原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隐形异源渗入;白粉病抗性;连锁图谱;分子标记;GISH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13 年 39 卷 12 期

页码: 2107-211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小麦新种质CH09W83为八倍体小偃麦TAI7047与高感小麦品种晋太170杂交、回交后代衍生而来的高代选系,在苗期免疫或高抗我国白粉病菌株E09、E20、E21、E23、E26、Bg1和Bg2。为定位CH09W83中的抗病基因,将CH09W83与感病亲本杂交和回交,通过对F1、F2、F2:3和BC1代的接种鉴定和遗传分析,证实CH09W83成株期对E09的抗性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暂命名为pmCH83。采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以658对SSR标记对台长29(感病)×CH09W83的F2群体分析发现,抗性基因pmCH83与SSR标记Xgpw7272、Xwmc652、Xgwm251、Xgwm193连锁,与两翼邻近标记Xwmc652和Xgwm251的遗传距离分别为3.8 cM和4.3 cM。利用中国春缺体–四体、双端体将pmCH83及其连锁标记定位在4BL染色体上。原位杂交、染色体配对及连锁标记分析结果表明,CH09W83可能是一个小麦与中间偃麦草的隐形异源渗入系。系谱和图谱位置分析表明,pmCH83很可能是来自中间偃麦草一个新的抗白粉病基因。

  • 相关文献

[1]小麦–中间偃麦草渗入系抗白粉病基因PmCH7124的分子定位. 李建波,乔麟轶,李欣,张晓军,詹海仙,郭慧娟,任永康,畅志坚. 2015

[2]抗白粉病基因PmCH1302的遗传分析及染色体定位. 张晓军,马原丽,郭慧娟,张小辉,乔麟轶,李欣,詹海仙,畅志坚. 2017

[3]小麦新种质CH1357抗白粉病遗传分析及染色体定位. 陈芳,乔麟轶,李锐,刘成,李欣,郭慧娟,张树伟,常利芳,李东方,阎晓涛,任永康,张晓军,畅志坚. 2019

[4]小偃麦衍生系CH984抗白粉病基因定位. 田志刚,李欣,张树伟,常利芳,陈芳. 2022

[5]小冰麦附加系高代材料中染色体的组成和变异研究. 李亚莉,董艳辉,侯丽媛,王育川,吴新明. 2019

[6]2个抗白粉病小偃麦异附加系的GISH鉴定. 张晓军,畅志坚,阎晓涛,詹海仙,李欣. 2011

[7]2个抗白粉病小堰麦异附加系的GISH鉴定. 张晓军,畅志坚,阎晓涛,詹海仙,李欣. 2011

[8]八倍体小偃麦和硬粒小麦杂交后代的染色体组成分析. 李亚莉,董艳辉,侯丽媛,聂园军,任永康,王育川,吴新明. 2019

[9]小麦-茸毛偃麦草异附加系Y176-3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 李光蓉,杨足君,畅志坚. 2006

[10]一个新的小麦-中间偃麦草异代换系的分子细胞学鉴定. 胡静,李欣,阎晓涛,任永康,郭慧娟,詹海仙,乔麟轶,畅志坚,张晓军. 2014

[11]小麦品种(系)白粉病抗性鉴定. 程天灵,李雪,温辉芹,裴自友,张立生,朱玫. 2016

[12]抗白粉病小偃麦异附加系的选育及细胞学鉴定. 张晓军,畅志坚,张名昌,詹海仙,阎晓涛. 2009

[13]源于长穗偃麦草的小麦新品系CH7034抗白粉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贺润丽,畅志坚,刘建霞,詹海仙,张晓军,董春林. 2008

[14]Molecular cytogenetic discrimination and reaction to wheat streak mosaic virus and the wheat curl mite in Zhong series of wheat - Thinopyrum intermedium partial amphiploids. Chen, Q,Conner, RL,Li, HJ,Sun, SC,Ahmad, F,Laroche, A,Graf, RJ. 2003

[15]高粱SSR分子连锁图谱的构建. 段永红,孙毅,仪治本,钱锦. 2009

[16]棉花分子标记研究现状及展望. 解志红,孙毅,吴日恒,王景雪,刘惠民. 2002

[17]基于SRAP-PCR技术开发荞麦种间特异标记及相关序列分析. 王丽,孙朝霞,刘荣华,侯思宇,李红英,韩渊怀,黄可胜. 2016

[18]单核苷酸多态性在作物遗传及改良中的应用. 杜春芳,刘惠民,李润植,李朋波,任志强. 2003

[19]穗发芽抗性相关分子标记在73个小麦品种中的有效性评价. 白宇皓,陈真真,谈宏斌,刁慧珊,梁邦平,李家创,刘洋,武军,赵继新. 2016

[20]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大白菜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杨林栋.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