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青岛灵山湾筏式养殖魁蚶食物来源的季节变动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蔡星媛 1 ; 张秀梅 1 ; 刘甜雨 1 ; 李文涛 1 ; 张沛东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海洋大学

关键词: 魁蚶;食物来源;季节变化;筏式养殖;稳定同位素分析;胃含物分析

期刊名称: 海洋学报

ISSN: 0253-4193

年卷期: 2016 年 38 卷 12 期

页码: 106-11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魁蚶(Anadara broughtonii)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贝类,筏式养殖是其主要的生产方式。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测定了不同季节灵山湾筏式养殖魁蚶及其3种潜在食物源(表层颗粒有机物SPOM、底层颗粒有机物BPOM和附着微藻AM)的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和δ15 N),结合胃含物分析研究了海区食物源结构的季节变化对魁蚶食物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魁蚶及其食物源的稳定同位素比值均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魁蚶的δ~(13) C值(-19.6‰~-19.2‰)介于SPOM(-23.3‰~-21.8‰)、BPOM(-22.1‰~-21.2‰)和AM(-17.0‰~-16.0‰)之间,δ15 N值范围集中在8.7‰~9.9‰。冬季魁蚶的δ~(13)C值最低,δ15 N值则最富集。水体颗粒有机物(主要由浮游植物组成)是魁蚶的主要食物来源(60.0%~77.8%),以夏季的饵料贡献率最高;海区再悬浮作用使BPOM的贡献率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30.8%~47.1%);而养殖网笼上的附着微藻也可为魁蚶提供约22.1%~40.0%的食物。研究揭示了筏式养殖魁蚶可以混合滤食颗粒有机物和附着微藻,附着微藻是其重要的食物补充。

  • 相关文献

[1]筏式和底播增养殖模式下魁蚶食物来源的比较研究. 蔡星媛,张秀梅,刘旭绪,尤凯,张沛东. 2016

[2]运用脂肪酸标志法分析刺参食物来源的季节变化. 高菲,许强,杨红生. 2010

[3]长江中上游3种鲌的营养生态位比较. 倪文静,邓华堂,何春,蒲艳,田辉伍,刘绍平,陈大庆,段辛斌. 2023

[4]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南海北部蓝圆鲹的营养生态位. 王开立,龚玉艳,陈作志,许友伟,孙铭帅,蔡研聪,李佳俊,徐姗楠. 2022

[5]红树林种植-养殖耦合系统中尼罗罗非鱼的食源分析. 徐姗楠,陈作志,黄洪辉,黄小平,李适宇. 2010

[6]荣成俚岛斑头鱼摄食生态研究. 纪东平,卞晓东,宋娜,高天翔. 2015

[7]北部湾多齿蛇鲻摄食习性及随生长发育的变化. 颜云榕,王田田,侯刚,卢伙胜,金显仕. 2010

[8]荣成俚岛大泷六线鱼摄食生态研究. 纪东平,卞晓东,宋娜,高天翔. 2014

[9]黄海重要饵料鱼种矢耳石的形态特征. 张波,戴芳群,金显仕. 2008

[10]不同气候模态下东太平洋赤道海域茎柔鱼的食性比较. 朱婷,贡艺,李云凯,高小迪,张嘉旭. 2024

[11]长江上游宜宾江段中华沙鳅摄食生态研究. 李雷,颉璇,吴金明,危起伟. 2019

[12]淮河安徽干流刀鲚的摄食习性及其影响因素. 王子欣,周彦锋,徐俊伟,沈独清,姜月,王驰,蒋圣琪,薛莹. 2025

[13]池塘底泥生物组成的季节性变化对刺参食物来源的影响. 温彬,高勤峰,张乘,董双林,于海波,李卫东,李泽明. 2016

[14]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溯河洄游期食物来源变化. 崔莹,吴旭干,赵峰,李嘉尧,连一霖,王福强. 2019

[15]稳定同位素模型在水生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研究进展. 赵永松,单秀娟,杨涛,金显仕,韦超. 2024

[16]桑沟湾底播养殖青蛤与魁蚶的食物来源. 李兵,张继红,吴文广,刘毅,王新萌,康秦梓,陈杜宇,宫雪,徐豪. 2023

[17]基于脂肪酸标志法的不同海区合浦珠母贝的摄食差异研究. 沈亚男,张博,姜松,刘宝锁,黄桂菊,喻达辉. 2015

[18]刺参围堰养殖中大叶藻的生态功能. 高亚平,蒋增杰,房景辉,杜美荣,刘毅,姜娓娓,邹健,方建光. 2016

[19]水流作用下筏式养殖设施动力响应的数值模拟. 崔勇,蒋增杰,关长涛,万荣. 2012

[20]海湾扇贝晚苗池塘底播及在褐潮暴发海区筏式养殖效果. 王东哲,毛玉泽,方笑,杜美荣,张福崇,方建光.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