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强科斌 1 ; 张晓庆 2 ; 郭敏 2 ; 强小鹏 3 ; 王晓娟 3 ; 龙瑞军 4 ;
作者机构: 1.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
2.甘肃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3.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所
4.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关键词: 油葵;根—茎过渡区;子叶节区
期刊名称: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0455-2059
年卷期: 2007 年 43 卷 02 期
页码: 52-5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油葵根—茎过渡区发生位置较低.在下胚轴基部就已完成根—茎初生维管组织的转变过程.转变过程中初生木质部的原生与后生部分分离.分离后的原生木质部逐渐消失在基本组织中,不参与新维管组织的形成.初生韧皮部的分离不对称,4束中只有同侧两束分离.在下胚轴下部由根内间隔排列的四原型木质部和韧皮部转变形成6束外韧维管束.下胚轴中上部在6束外韧维管束之间发育形成8束新的外韧维管束.先后形成的两组维管组织在子叶节区发生分离形成内外两环.外环进入子叶,内环进入上胚轴.根据幼苗形态和解剖结构的变化特点,提出了油葵根—茎过渡区、子叶节区的具体区域界限,指出了油葵形成壮苗的形态解剖学依据.
- 相关文献
[1]温度和盐胁迫对油葵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陈玉梁,裴怀弟,石有太,陈炳东,王蒂. 2011
[2]盐胁迫对油葵根系活力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陈炳东,黄高宝,陈玉梁,裴怀弟,崔云玲,岳云. 2008
[3]油葵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与土壤盐含量的关系. 陈炳东,岳云,黄高宝,贾秀萍,车宗贤,裴怀第. 2007
[4]油用向日葵杂交种陇葵杂6号. 贾秀苹,何正奎,卯旭辉,王莹,梁根生,王兴珍. 2019
[5]全膜双垄沟播与施钾量对半干旱区油葵籽仁 品质的影响. 张平良,曾骏,郭天文,刘晓伟,谭雪莲,董博. 2020
[6]甘肃兴电灌区油葵与不同作物间作模式研究. 王建成,杨思存,车宗贤. 2014
[7]盐碱地油葵引种试验初报. 刘润萍,崔云玲. 2002
[8]油葵覆膜栽培试验研究初报. 卯旭辉,李玉萍. 2002
[9]不同品种油葵对盐胁迫响应研究. 崔云玲,王生录,陈炳东,杨思存,吕晓东. 2011
[10]兴电灌区带田油葵适宜种植密度试验. 王建成,杨思存,车宗贤. 2014
[11]6个油葵雄性不育系在兰州的主要性状表现. 卯旭辉,陈炳东,葛玉彬,贾秀苹. 2009
[12]覆膜与钾肥互作对油葵产量和钾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平良,郭天文,曾骏,李书田,刘晓伟,谭雪莲,邓明瑞. 2019
[13]油葵生育后期喷施微肥效果试验研究初报. 卯旭辉. 2009
[14]油葵杂交种GK9702选育报告. 白玉生,卯旭辉,何正伟. 2000
[15]定西地区油葵适宜播期试验报告. 郭贤仕. 2001
[16]旱地油葵施用保水剂增产效果试验. 刘润萍,王生录. 2003
[17]钾肥不同施用量对油葵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卯旭辉,陈炳东,贾秀苹. 2014
[18]陇东旱区油葵新品种引进与筛选. 刘晓伟,何宝林,康恩祥. 2012
[19]聚乙二醇模拟干旱胁迫下油葵种质资源萌发期抗旱性评价. 王兴珍,卯旭辉,贾秀苹,梁根生. 2021
[20]钾肥种类和施钾时期对油葵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曾骏,郭天文,张平良,李书田,董博,刘晓伟.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作者:连晓荣;何海军;李永生;周文期;王晓娟;杨彦忠;刘忠祥;张彦军;周玉乾
关键词:种植模式;玉米;光合特性;产量;品质;河西灌区
-
玉米矮秆突变体20F421的表型鉴定及遗传分析
作者:刘忠祥;周文期;李永生;王晓娟;杨彦忠;连晓荣;何海军;周玉乾
关键词:玉米;矮杆;突变体;表型鉴定;遗传分析
-
玉米碳水化合物分配缺陷突变体ygl3的光合特性及遗传分析
作者:刘忠祥;李永生;王晓娟;连晓荣;梁根生;寇向龙;何海军;杨彦忠;周文期;周玉乾
关键词:玉米;碳水化合物;突变体ygl3;光合特性;遗传分析
-
EMS诱变玉米自交系郑58后代变异分析及应用评价
作者:连晓荣;王晓娟;周玉乾;何海军;杨彦忠;刘忠祥;李永生;杨晨曦;刘芥杉;周文期
关键词:玉米;种质创新;品种改良;EMS花粉诱变
-
控制玉米株高基因PHR1的基因克隆
作者:杨晨曦;周文期;周香艳;刘忠祥;周玉乾;刘芥杉;杨彦忠;何海军;王晓娟;连晓荣;李永生
关键词:玉米;株高;穗位高;BSA混池测序;基因定位;功能分析
-
16个新选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配合力及应用潜力分析
作者:连晓荣;周文期;杨彦忠;王晓娟;刘忠祥;寇思荣;何海军;周玉乾
关键词:玉米(Zea mays L.);配合力;遗传参数;优势分析
-
玉米碳水化合物分配机制研究进展与展望
作者:刘忠祥;王晓娟;连晓荣;梁根生;寇向龙;李永生;周文期;杨彦忠;何海军;周玉乾
关键词:玉米;碳水化合物;分配机制;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