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杨麦间作系统对太湖流域土壤氮流失的削减效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褚军 1 ; 薛建辉 1 ; 金梅娟 2 ; 吴永波 1 ; 侍昊 3 ; 徐艺倩 1 ;

作者机构: 1.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

2.苏州市农业科学院/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3.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关键词: 土壤;氮;径流;杨树-小麦间作系统;淋溶;林冠层;枯落物;根系

期刊名称: 农业工程学报

ISSN: 1002-6819

年卷期: 2015 年 31 卷 16 期

页码: 167-177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过量施肥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太湖水质下降及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该试验在距离太湖湖岸带约1 km的小麦种植区对2种杨麦间作密度(其株距均为2 m,行距分别为5 m(AS1)和15 m(AS2))削减土壤氮流失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杨树林冠层对降雨的截留主要集中于4-10月,AS1间作密度下林冠层对降雨的截留幅度达8.6%~44.5%。由于林冠层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导致的径流量AS1R(去除枯落物:Remove litter)处理显著低于AS2R和MSL0(单作麦地中未铺设枯落物处理)处理(P<0.05)。在整个小麦生长季,AS1S(有枯落物覆盖:Save litter)处理径流中TN、NO3--N平均浓度、流失量均显著低于MSL0(P<0.05)。60 cm土层AS1S平均淋溶水量、TN、NO3--N平均浓度和流失量与AS2S、MSL0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杨树落叶期,AS1系统有枯落物覆盖下地表径流量、TN、NO3--N平均浓度和流失量均显著低于无枯落物处理(P<0.05)。而AS2系统有无枯落物覆盖之间差异则不显著(P>0.05)。在去除冠层及枯落物影响后,AS1R处理60 cm土层淋溶水量、TN和NO3--N淋溶流失量均显著低于20cm土层(P<0.05),而MSL0系统下20、40、60 cm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株行距为2 m×5 m的杨麦间作密度对地表径流、淋溶及氮流失的削减效应更显著。

  • 相关文献

[1]太湖地区奶牛运动场氮、磷淋溶及流失通量. 朱宏鹄,常志州,叶小梅. 2010

[2]稻麦两熟农田茬口衔接期养分径流流失特征. 郭智,周炜,陈留根,郑建初. 2012

[3]麦季农田流失养分植物拦截技术体系研究. 刘红江,郑建初,孙国峰,盛婧,张岳芳,郭智,周炜,陈留根. 2021

[4]稻田径流侵蚀泥沙对氮素流失的影响. 郭智,肖敏,陈留根,郑建初. 2011

[5]稻秸还田对稻麦两熟农田麦季养分径流流失的影响. 郭智,周炜,陈留根,郑建初. 2011

[6]稻麦两熟农田稻季养分径流流失特征. 郭智,肖敏,陈留根,郑建初. 2010

[7]氮磷钾肥对柳树生长的影响研究. 谈峰,张健,李敏,李玉娟,王莹. 2015

[8]氮、磷、钾对甘薯生长前期根系形态和植株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宁运旺,马洪波,张辉,许建平,汪吉东,许仙菊,张永春. 2013

[9]水生植物堆肥替代部分氮肥提高水稻产量与稻田土壤肥力. 陶玥玥,金梅娟,汤云龙,朱兴连,陆长婴,王海候,施林林,周新伟,沈明星. 2017

[10]添加保水剂、生物炭和草木灰对发酵床秸秆垫料栽培基质养分淋溶的影响. 刘丽珠,卢信,范如芹,罗佳,张振华. 2018

[11]不同土壤添加剂对太湖流域小麦产量及氮磷养分流失的影响. 潘复燕,薛利红,卢萍,董元华,马资厚,杨林章. 2015

[12]稻麦两熟农田径流养分循环利用模式的能值分析与生态补偿标准测算. 朱冰莹,陈留根,盛婧,郑建初. 2019

[13]秸秆和肥料管理措施对太湖流域水稻种植氮流失的影响. 俞映倞,钱聪,杨梖,杨林章,何世颖,薛利红. 2024

[14]稻田径流侵蚀泥沙对磷素流失的影响. 郭智,肖敏,陈留根,郑建初. 2010

[15]稻田径流易发期不同类型肥料的氮素流失风险. 侯朋福,薛利祥,俞映倞,江瑜,汪吉东,薛利红,杨林章. 2017

[16]稻麦两熟制农田稻季温室气体甲烷及养分减排研究. 郑建初,陈留根,张岳芳,郭智,肖敏,刘红江,王子臣. 2012

[17]郁金香下延球与根系生态生物学特性研究. 戴忠良,肖笃志,程争鸣. 2015

[18]水稻植株对稻田甲烷排放影响的研究进展. 田婷,张青,蒋华伟,靖晶,姜红卫,李欣,江君,徐君. 2017

[19]两优培九及其父本扬稻6号抽穗后叶片与根系衰老特点的研究. 薛艳凤,郎有忠,吕川根,张洪熙,朱庆森,杨建昌,邹江石. 2008

[20]外源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对初花期淹水大豆根系氮代谢的影响. 邢兴华,方传文,齐玉军,徐泽俊,王晓军,孙东雷,卞能飞,王幸.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