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转Bt杀虫蛋白基因的抗棉铃虫棉花新种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黄骏麒 1 ; 郭三堆 2 ; 束春娥 3 ; 吴敬音 4 ; 王武钢 5 ; 张震林 1 ; 陈松 1 ; 毛立群 2 ; 汪洋 2 ; 徐英俊 1 ; 顾立美 1 ; 周宝良 1 ; 沈新莲 1 ; 肖松华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2.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3.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遗传生理研究所

5.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棉花;Bt杀虫蛋白基因;棉铃虫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学报

ISSN: 1000-4440

年卷期: 1996 年 01 期

页码: 1-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采用花粉管通道途径,将合成的 Bt 杀虫蛋白基因导入棉花优良品种泗棉3号和中棉所12号,获得了转基因植株。组织化学分析表明,GUS 标记基因已在 R_1代植株中得到表达。据对 GUS 阳性转基因棉株的 PCR 分析结果,证明 Bt 杀虫蛋白基因出现在 R_1代中,并通过自交传递至 R_2代。经鉴定,获得了5株对棉铃虫幼虫有高度毒杀作用的 R_1代单株S545、S591、S636、S1001(泗棉3号+Bt/GUS)及 Zh1109(中棉所12号+Bt/GUS),棉铃虫幼虫致死率分别达到91.6%、93.8%、92.3%、85.7%、75.0%。并由 R_1代自交后形成 R_2代抗虫棉群体,表明获得了抗棉铃虫棉花新种质。

  • 相关文献

[1]棉花新品种(系)抗棉铃虫鉴定与综合量化评估. 柏立新,束春娥,张龙娃,肖留斌,宋锦花,蒋小平. 2004

[2]2016-2020年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系)对棉铃虫抗性的动态分析. 姜义平,许乃银,谭永安,赵静,柏立新,肖留斌. 2021

[3]棉铃虫取食棉花和玉米对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孙洪武,孙以文,柏立新. 2000

[4]2001年棉花区试品系抗棉铃虫鉴定与综合评估. 柏立新,束春娥,张龙娃,郭志刚,蒋小平. 2002

[5]转基因抗虫棉承受棉铃虫风险压力研究初报. 束春娥,孙以文,孙洪武. 2000

[6]缩节胺处理棉株对棉铃虫的影响初报. 张永孝,曹赤阳,吴淑华,赵阳,万寅,赵之刚,胡学英. 1993

[7]子房注射法获得转基因抗虫棉植株研究. 张震林,倪万潮,郭三堆,束春娥,崔洪志,张保龙,徐英俊. 2000

[8]抗棉铃虫棉花新品系的室内和田间抗虫性鉴定与综合评估. 柏立新,束春娥,郭志刚,何金龙. 2001

[9]三代棉铃虫在转基因抗虫棉与非抗虫棉上的产卵规律. 狄佳春,许乃银,陈旭升,吴巧娟,肖松华,刘剑光,殷剑美. 2007

[10]性信息素在棉铃虫综合治理中的作用研究. 徐文华,周加春,沈安国,陈志远,万桂喜,江桂法. 2000

[11]江苏沿海农区转Bt基因抗虫棉的研究进展. 徐文华,王瑞明,吴春,宋贤利,王凤良. 2005

[12]棉铃虫成虫趋光行为的初步研究. 陈小波,顾国华,葛红,韩娟. 2003

[13]植物源农药康绿功臣防治棉铃虫田间试验. 吴传万,杜小风,杨文飞,顾大路,王伟中,徐建明. 2004

[14]江苏沿海地区棉铃虫综合治理技术的实施效果. 徐文华,王瑞明,周汝芹,宋贤利,王凤良. 2004

[15]棉虫杀防治棉虫药效试验初报. 陈建军,陈小波,刘立春,冒宇翔,李明光,邵晓泉,瞿汉忠,金中时,金思明,仇立高. 1995

[16]几种农药防治棉铃虫的药效试验. 徐文华,沈安国,李武权,顾明龙,杨明,陈志远. 2000

[17]棉铃虫对不同波长光源趋光反应的研究. 陈惠祥,周建荣,陈小波,顾国华. 1999

[18]江苏沿海地区Bt棉主栽品种的性状评价. 徐文华,王永山,王义成,宋贤利,杨本国. 2003

[19]江苏沿海棉区棉铃虫综合治理技术的发展与改进. 唐于银,徐文华,刘标,王瑞明. 2008

[20]江苏沿海棉区棉铃虫预测预报方法的改进研究. 徐文华,王瑞明,宋贤利,施庆华,王凤良.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