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师臣 1 ; 高树仁 1 ; 谭福忠 2 ; 姜军 2 ; 郑巍 2 ; 崔洪秋 2 ; 徐磊 2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玉米;宽垄增行;增产
期刊名称: 黑龙江农业科学
ISSN: 1002-2767
年卷期: 2015 年 06 期
页码: 32-34
摘要: 为探究玉米适宜的种植方式,以玉米新品系庆301为试验材料,在1m宽垄上种植2行,设4个种植密度,每个密度采用4种行间种植方式,研究密度和种植方式对试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种植方式下,玉米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产量在7.5万株·hm-2时最高;在相同的种植密度下,垄上双行行间距35cm垄距65cm的种植方式最好。最佳的宽垄增行种植模式是密度7.5万株·hm-2、垄上双苗带间距35cm垄距65cm,最高产量1.22万kg·hm-2。
- 相关文献
[1]寒地玉米幼苗早发增产技术研究. 刘玉涛,王宇先,郑丽华,贯春雨,连永利,郭巍. 2011
[2]不同深松处理对玉米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赵伟. 2011
[3]保氮素在黑土上的肥效试验. 王玉峰. 2002
[4]旱地玉米节水灌溉方式的研究. 刘玉涛,王宇先,郑丽华,贯春雨,刘丽,连永利,钟淑娟. 2011
[5]钴对小麦增产效应的研究. 崔喜安. 1999
[6]黑龙江省甘南向日葵蜜蜂授粉试验研究. 王静,孙涛,高夫超,张艳杰,孙为民,赵鹤,吕云岭,陶靓. 2020
[7]高效活性叶面肥对大豆生育及增产效果的研究. 李宝华. 2003
[8]植物性蛋白粉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王家军. 2007
[9]寒地水稻沟台带状栽培技术研究. 宋福金. 1997
[10]营养钵育苗移栽对玉米增产效果的影响. 张喜林,吴永英,周宝库. 2002
[11]大豆地膜覆盖——大豆稀、少、覆栽培法研究. 梁亚超,于桂霞,于朝贵,何福玉,邱振英,王中田. 1988
[12]马铃薯脱毒种薯增产原因的研究. 刘卫平,张新宇. 2014
[13]亚麻白粉病田间药剂试验研究. 杨学. 2007
[14]农作物应用俄罗斯生物表面活化剂效益显著. 李泽宇. 2005
[15]有机营养钵育苗移栽对番茄增产效果的影响. 孙磊,周宝库,张喜林,孙彬,边道林,刘忠新. 2006
[16]高效生物活性肥料在小麦上应用效果的研究. 王玉峰,金平,李新民,窦新田,董书民,金晓华,金宵,张治崇,王宪江. 1997
[17]苏达盐渍土种稻“浅晒浅湿”型节水灌溉栽培技术. 曹丽萍. 2005
[18]壮而丰应用于马铃薯增产效果的研究. 于洪涛. 2003
[19]蜜蜂为紫花苜蓿授粉的增产效果研究. 刘祥伟. 2011
[20]北方寒地花生专用肥配方研究. 边道林,邢海波,于洪久,刘杰,张成亮,李玉梅,孙磊,孙彬,高亚冰.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玉米PRX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作者:郝立冬;徐磊;闫治斌;李世风;石运强
关键词:玉米;PRX基因家族;表达模式;非生物胁迫
-
机收玉米新品种牡单27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作者:张庆娜;姜军;邵广忠;孙殷会;程娟;傅迎军
关键词:玉米;牡单27;机械收获;选育;栽培技术
-
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的不同品种香稻米快速鉴别方法
作者:卞景阳;孙兴荣;刘琳帅;邵凯;冯鹏;车野;胡禧熙;顾鑫;徐磊;李杰
关键词:指纹图谱;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特征风味;香稻米;挥发性成分
-
反映样点微域空间变异的多穴位黑土层厚度快速勘察与预测方法研究
作者:高张;马利霞;于东升;胡文友;李德成;高磊;刘峰;张久明;姜军;匡恩俊;王鑫;宋洁;王桐;丁琪洵;王昌昆;迟凤琴;赵玉国
关键词:黑土层厚度;多穴位勘察;随机森林模型;不确定性
-
基于数字图像技术反演中国东北黑土有机质含量
作者:王亚丹;张凤;胡文友;于东升;迟凤琴;张超;徐英德;杨顺华;俞元春;姜军;徐仁扣
关键词:黑土;有机质;数字图像;逐步多元回归;神经网络模型
-
基于隶属函数法分析80份玉米自交系萌芽期的抗旱性
作者:高源;王霞;高树仁;翟弘杨;吴思雨;孙鹏;张雪莲;刘海英
关键词:玉米;萌芽期;抗旱指数;隶属函数值;聚类分析
-
KASP标记技术在作物基因定位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赵越;孙宇峰;徐磊;王盼;边境;王晓楠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作物性状;遗传图谱;基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