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玉米中9种真菌毒素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谭莉 1 ; 孟繁磊 1 ; 范宏 1 ; ANNA Nowacka 2 ; 魏春雁 1 ;

作者机构: 1.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长春)

2.波兰国立植物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玉米;真菌毒素

期刊名称: 食品工业科技

ISSN: 1002-0306

年卷期: 2021 年 007 期

页码: 240-24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高效检测玉米中的生物毒素,采用80%乙腈-0.1%甲酸水溶液提取、QuEChERS法净化、甲醇-0.1%甲酸+5 mmol/L甲酸铵水溶液经C18柱梯度洗脱分离、电喷雾正负离子同时扫描并多反应监测模式采集数据的综合方法,对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B2、伏马毒素B1、B2、B3、呕吐毒素、3-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及玉米赤霉烯酮9种真菌毒素进行同时测定。结果表明,9种真菌毒素在0.25~25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在0.9999以上,检出限在0.079~1.8μg/kg之间,定量限在0.26~6.0μg/kg之间,回收率在80.2%~113.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7.7%。用该方法同时检测吉林省240份玉米样品中9种真菌毒素,其中未检测出黄曲霉毒素B1、B2,但其它7种毒素均有检出,其中ZEN检出率最小,为14.6%,FB2检出率最大,达到98.3%。本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结果准确,适用于玉米中多组分真菌毒素同时检测。

  • 相关文献

[1]玉米等主要作物真菌毒素、限量标准与调控技术. 李刚,杨粉团,曹庆军,姜晓莉. 2017

[2]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鱼肉中4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不确定度评定. 吴迪,江涛,李长燕,孟繁磊. 2024

[3]真菌毒素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何智勇,牛红红,魏春雁,刘笑笑,宋志峰. 2016

[4]基于UPLC-MS-MS技术定量确证小麦中10种真菌毒素. 孟繁磊,牛红红,何智勇,张振都,蔡红梅,宋志峰. 2018

[5]蚜虫危害与玉米果穗镰孢菌组成及毒素污染关系分析. 柴海燕,潘艺元,白雪,孟玲敏,张伟,吴宏斌,王义生,高月波,贾娇,苏前富. 2024

[6]16﹪克·福·醇种衣剂对玉米苗期病虫害和丝黑穗病防治效果研究. ^A晋齐鸣^B1%^A宋淑云^B2%^A李红^B3%^A王立新^B4. 2001

[7]16﹪克·福·醇种衣剂对玉米苗期病虫害和丝黑穗病防治效果研究. ^A晋齐鸣^B1%^A宋淑云^B2%^A李红^B3%^A王立新^B4. 2001

[8]从区域试验看吉林省玉米育种. 徐航. 2000

[9]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玉米节水栽培技术现状与研究方向. 边少锋,谭国波,张丽华,赵洪祥,方向前,孟祥盟,闫伟平. 2008

[10]玉米宽窄行留茬深松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 LIU Wu-ren,刘武仁,ZHENG Jin-yu,郑金玉,LUO Y,罗洋. 2008

[11]不同肥力土壤中分解几丁质微生物代谢产物对玉米的促生效果研究. 金荣德,吴海燕,闫海洋,孙卉,范作伟. 2014

[12]吉林中部黑土区玉米高产栽培土壤培肥技术研究. Ren Jun,任军,Guo Jin-Rui,郭金瑞,Yan Xiao-Gong,闫孝贡,Liu Jian-Zhao. 2012

[13]玉米宽窄行种植对土壤生态环境影响试验研究. 刘武仁,郑金玉,冯艳春,刘凤成,邱贵春,罗洋. 2004

[14]施硅对玉米水分生理特性的影响. 任军,郭金瑞,郐仲智,袁震霖. 2001

[15]玉米条带深松高茬覆盖条件下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研究. 刘武仁,郑金玉,冯艳春,刘凤成,罗洋,李伟堂. 2006

[16]玉米宽窄行留高茬交互种植技术研究. 刘武仁,成洪,郑铁志,郑金玉,罗洋,郑洪兵,李伟堂,冯艳春. 2007

[17]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 刘武仁,冯艳春,郑金玉,刘凤成,邱贵春,罗洋. 2004

[18]玉米施N、K肥及密度的三因子试验研究. 边秀芝,任军,刘慧涛. 2005

[19]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研究. 刘武仁,郑金玉,罗洋,刘凤成,李伟堂,冯艳春. 2006

[20]玉米养分平衡调控技术研究. 王立春,张国刚,谢佳贵,尹彩侠,张国辉,侯云鹏.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