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南黄海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陈学超 1 ; 朱丽岩 2 ; 黄瑛 2 ; 巩文静 2 ; 郝雅 3 ;

作者机构: 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农业部渔业遥感科学观测实验站

2.;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农业部渔业遥感科学观测实验站

3.;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农业部渔业遥感科学观测实验站;

关键词: 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优势种;环境因子;南黄海

期刊名称: 海洋科学

ISSN: 1000-3096

年卷期: 2017 年 10 期

页码: 41-4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根据2014年春、秋季南黄海16个站位的生物样品进行了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研究。共鉴定出99种浮游动物,其中春季68种,秋季78种。除浮游幼虫外,种类较多的类群是桡足类(34种,占总种类数的34.3%)、水螅水母(13种,13.1%)和端足类(5种,5.0%)。春季优势种为夜光虫(Y=0.259 7)、桡足幼体(Y=0.135 3)、拟长腹剑水蚤(Y=0.060 8)和伪长腹剑水蚤(Y=0.022 4),秋季时桡足幼体(Y=0.335 9)、伪长腹剑水蚤(Y=0.115 7)、强额拟哲水蚤(Y=0.053 3)、桡足类无节幼虫(Y=0.051 4)和拟长腹剑水蚤(Y=0.041 0)是优势种。春季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为1 555.1 mg/m~3,秋季为425.8 mg/m~3。春季平均丰度为9 551.4个/m~3,秋季为2 103.7个/m~3。秋季香农-威纳指数、丰富度和均匀度结果皆比春季的高。浮游动物生物量与温度和水深相关性更高;丰度和温度相关性最高,其次和水深相关。

  • 相关文献

[1]基于ZooScan图像技术的南黄海夏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分析. 代鲁平,李超伦,王世伟,王延清,张芳. 2016

[2]连江浮游动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 高原,赖子尼,李捷,王超,曾艳艺,刘乾甫,杨婉玲. 2013

[3]渤海湾天津海域春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王宇,房恩军,郭彪,高燕,侯纯强. 2014

[4]海陵湾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 龚玉艳,肖雅元,徐姗楠,刘永,杨玉滔,黄梓荣,李纯厚. 2019

[5]长江安庆新洲水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代培,王银平,匡箴,蔺丹清,杨彦平,刘思磊,刘凯. 2019

[6]大罗圈沟河水生生物多样性及水质评价. 赵晨,孙佳伟,尹增强,王慧博,王乐,宋聃,都雪,赵玉财,孙洋,霍堂斌. 2023

[7]红碱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白海锋,宋进喜,龙永清,刘刚,张星朗,袁永锋,李引娣. 2022

[8]澜沧江小湾库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综合评价. 王涛,彭梦,李罗新,何秋杰,吴泽成,习佑军,谭凤霞,高雷,柴毅. 2022

[9]海南西北部近岸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杨杰青,欧阳珑玲,唐峰华,史赟荣,晁敏,王云龙. 2020

[10]长江湖口段春夏季仔稚鱼群落结构研究. 刘熠,杨习文,任鹏,李新丰,方弟安,徐东坡. 2019

[11]淮河荆涂峡鲤、长吻鮠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子. 王东伟,龚江,杨晓曦,赵伟,周彦锋. 2022

[12]南黄海浮游动物主要种类数量分布年间比较. 陈峻峰,左涛,王秀霞. 2013

[13]夏季和冬季南黄海浮游动物分布特征. 陈学超,黄瑛,穆希岩,朱丽岩,卜亚谦. 2018

[14]初夏南黄海浮游动物功能群丰度年际变化. 时永强,孙松,李超伦,张光涛. 2016

[15]南黄海夏初网采浮游植物分布与长期变化. 杨洋,孙晓霞,郑珊,赵永芳. 2016

[16]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季节变化. 刘晓慧,徐宾铎,张崇良,薛莹,任一平,纪毓鹏. 2017

[17]南黄海、东海鲐鲹鱼索饵场浮游动物生态特征. 陈亚瞿,徐兆礼. 1990

[18]东海近岸海域浮游动物群落时空分布. 杨杰青,全为民,史赟荣,王云龙. 2018

[19]基于RDA与GAMs模型的东海近岸海域浮游动物与温盐关系. 杨杰青,史赟荣,全为民,王云龙. 2019

[20]东海浮游糠虾类优势种的研究. 徐兆礼,袁骐,王云龙.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