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红梅 1 ; 李睿颖 1 ; 高晶晶 1 ; 朱平 2 ; 路杨 2 ; 高洪军 2 ; 张贵龙 1 ; 张秀芝 2 ; 彭畅 2 ; 杨殿林 1 ;
作者机构: 1. 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2.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酶活性;微生物
期刊名称: 生态环境学报
ISSN: 1674-5906
年卷期: 2020 年 29 卷 006 期
页码: 1277-128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是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土壤微生物是形成土壤团聚体最活跃的生物因素.保护性耕作在中国已得到广泛应用,探析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团聚体和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文章综述了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土壤团聚体和微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归纳总结了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稳定性、有机碳含量、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影响以及土壤团聚体与土壤微生物之间关系.结果 表明:与传统翻耕相比,保护性耕作增加了表层土壤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重量直径(GMD)和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促进了土壤大团聚体的形成,提升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保护性耕作提高了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固定;保护性耕作能有效提高土壤酶活性,土壤酶活性在不同粒径团聚体内分布特征和活性高低存在差异;保护性耕作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提高土壤真菌/细菌比值,使土壤微生物群落向以真菌为优势菌群的方向发展;土壤微生物含量和组成在不同粒径团聚体中存在差异,微团聚体中有更高的土壤细菌和真菌含量.针对目前研究现状,提出了因地制宜推广保护性耕作、适宜的轮耕制度、适量秸秆还田的可能性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 相关文献
[1]浅析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肥力的影响. 刘春光,于雷,卢景忠. 2013
[2]长期耕作对黑土有机碳储量及其组分的影响. 田圣陶,罗洋,隋鹏祥,王浩,任英,周思琪,刘海峰,郑金玉. 2024
[3]不同程度退化草地土壤成因及特征. 王洪君,李源,栾博宇,于洪柱,陈宝玉. 2008
[4]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黑钙土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高洪军,彭畅,张秀芝,李强,贾立辉,朱平. 2019
[5]不同种类有机肥施用对黑土团聚体有机碳及腐殖质组成的影响. 魏宇轩,蔡红光,张秀芝,张晋京,任军,王立春. 2018
[6]水稻种植对吉林省西部苏打盐碱土改良培肥效果. 苑佰飞,马玉涛,包岩,张晋京,孙强,王立春. 2019
[7]不同秸秆利用方式对黑土团聚体及其腐殖物质的影响. 林欣欣,刘思佳,关松,张晋京,任军,蔡红光,刘日月. 2023
[8]轮耕对吉林省西部春玉米田土壤团聚体和产量的影响. 王周,李强,焦云飞,高洪军,张秀芝,朱平,彭畅. 2022
[9]不同耕作措施土壤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隋鹏祥,罗洋,李瑞平,郑洪兵,郑金玉,王浩,刘武仁. 2022
[10]秸秆还田配施腐解菌剂对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固持的影响. 陈帅民,梁晓斐,李阳阳,范作伟,徐铭鸿,刘方明,侯中华,王学文,刘慧涛,吴海燕. 2022
[11]长期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对黑土N2O排放的影响. 王昊,胡荣桂,林杉,高洪军,徐明岗,张文菊,邬磊. 2025
[12]保护性耕作模式对黑土有机碳含量和密度的影响. 吕贻忠,廉晓娟,赵红,刘武仁. 2010
[13]吉林省保护性耕作发展前景浅析. 冯天骄,刘武仁,吕贻忠. 2014
[14]吉林省湿润冷凉区扣半留茬播种玉米技术. 方向前,杨粉团,边少锋,柴寿江,付稀厚,孙国臣,孟祥盟,谭国波,赵洪祥,张丽华,吕端春,李伟堂,于雷. 2007
[15]对吉林省旱作农业保护性耕作的探讨. 刘凤成,刘武仁,王云龙,郑金玉,冯艳春,罗洋,王宏燕. 2004
[16]东北春玉米区耐老化膜常年覆盖种植模式研究初探. 初振东,李少昆,谢瑞芝,王克如,刘武仁,郑金玉. 2007
[17]玉米宽窄行交替休闲保护性耕作的根系和光分布特征研究. 刘朝巍,张恩和,谢瑞芝,刘武仁,李少昆. 2012
[18]吉林省玉米农田保护性耕作的环境影响评价. 黄坚雄,隋鹏,李媛媛,刘武仁,高旺盛. 2011
[19]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 刘武仁,郑金玉,罗洋,郑洪兵,李瑞平,李伟堂. 2011
[20]不同保护性耕作模式对农田的温室气体净排放的影响. 黄坚雄,陈源泉,刘武仁,郑洪兵,隋鹏,李媛媛,史学朋,聂胜委,高旺盛.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大气CO2浓度升高球孢白僵菌定殖对玉米植株生长及光合的影响
作者:文欢;张正坤;李启云;路杨;隋丽
关键词:气候变化;虫生真菌;内生定殖;促生作用;光合特性
-
玉米内吸白僵菌素对玉米螟和玉米蚜虫取食行为和存活的影响研究
作者:卢奕灼;隋丽;许孟南;路杨;李启云;刘剑锋;张正坤
关键词:玉米;白僵菌素;亚洲玉米螟;蚜虫;取食行为
-
东北薄层黑土区协调玉米产量和环境效应的氮肥一次性投入阈值
作者:孔丽丽;尹彩侠;张磊;刘志全;侯云鹏;高洪军;徐新朋
关键词:黑土区;玉米产量;环境效应;控释氮肥;氮素利用效率;氮素平衡
-
长期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对黑土N2O排放的影响
作者:王昊;胡荣桂;林杉;高洪军;徐明岗;张文菊;邬磊
关键词:长期施肥;碳氮组分;N2O;土壤团聚体;偏最小二乘法路径分析模型(PLS-PM)
-
长期化肥有机替代对黑土氮转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高纪超;李强;朱平;彭畅;张秀芝;高洪军;焦云飞;张宇航;武俊男;徐灵颍
关键词:黑土;化肥;有机肥;长期定位;酶活性
-
球孢白僵菌病毒BbCV2的流行及其遗传多样性
作者:刘洪宇;牛昕泽;孙旸;赵宇;路杨;隋丽;李启云;张正坤
关键词:球孢白僵菌;真菌病毒;遗传进化;生物防治
-
真菌病毒Beauveria bassiana chrysovirus 2(BbCV2)外壳蛋白多克隆抗体制备及应用
作者:路杨;郭文博;隋丽;张庆贺;赵宇;张正坤;李启云
关键词:球孢白僵菌;真菌病毒BbCV2;多克隆抗体;免疫荧光;亚细胞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