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氮肥运筹下低桩机收再生稻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胡香玉 1 ; 钟旭华 1 ; 彭碧琳 1 ; 刘彦卓 1 ; 黄农荣 1 ; 梁开明 1 ; 潘俊峰 1 ; 傅友强 1 ;

作者机构: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关键词: 机收;再生稻;低桩;氮肥;产量;经济效益

期刊名称: 中国稻米

ISSN: 1006-8082

年卷期: 2019 年 25 卷 004 期

页码: 16-21,26

摘要: 机收再生稻是一种省工节本的水稻高效栽培模式.为探索华南地区低桩机收再生稻高产高效施肥方式,以黄华占和深优9516为材料,设置再生稻促芽肥、促苗肥、穗肥3个施肥因素,每个因素设不施氮和施氮60 kg/hm22个水平,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对再生稻产量及其构成、稻米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再生稻产量差异显著.黄华占和深优9516再生稻产量分别为3.68~5.43 t/hm2和2.38~3.97 t/hm2,均以T8处理(促芽肥、促苗肥、穗肥都施用)的产量最高,其次是T4处理(只施用促苗肥和穗肥),而以T5处理(单施促芽肥)最低,T8处理与T4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再生稻产量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库容量和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促苗肥和穗肥均能显著提高这3个产量相关参数,而促芽肥的作用较小;与常规晚稻生产相比,再生稻生产可节本8916~10268元/hm2、增收1583~5046元/hm2.在头季稻施用穗粒肥的情况下,华南地区低桩机收再生稻不必施促芽肥,而只要在头季稻收后施用促苗肥和穗肥即可.

  • 相关文献

[1]不同氮肥运筹下低桩机收再生稻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 2019

[2]双季稻早季直播与晚季再生施肥技术研究. 韦思亦,唐拴虎,黄旭,吴永沛,李苹,付弘婷,杜建军. 2021

[3]美香占2号在粤北作低桩机收再生稻的表现及关键栽培技术. 胡香玉,黄振标,钟旭华,梁开明,潘俊峰,刘彦卓,傅友强,胡锐,李妹娟,叶群欢. 2023

[4]减肥控制病虫害技术在浙江省不同稻区的实践. 郑许松,钟列权,王会福,陈方景,成丽萍,徐启强,李阳,钟旭华,吕仲贤. 2020

[5]密肥水平对超级杂交早稻产量的影响. 刘怀珍,黄庆,陆秀明,李惠芬. 2009

[6]氮硫肥配施对菜心产量及品质的效应研究. 陈建生,唐拴虎,张发宝,徐培智,张志新. 2003

[7]不同时期施氮对菜心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曹健,陈家旺,杜应琼,李桂花,陈琼贤,陈汉才. 2006

[8]施肥调节对稻纵卷叶螟发生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郑许松,成丽萍,王会福,钟列权,刘桂良,钟旭华,田卡,吕仲贤. 2015

[9]短期减施氮肥对华南地区早晚兼用型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刘劲松,伍龙梅,包晓哲,刘志霞,张彬,杨陶陶. 2025

[10]番木瓜对不同施肥模式的响应及经济效益分析. 解开治,徐培智,陈建生,张发宝,唐拴虎,顾文杰,黄旭,黄巧义. 2012

[11]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增产效果与经济效益分析. 叶丹杰,陈少婷,胡学应,黄庆. 2010

[12]不同施肥处理对果蔗产量、外观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陈敏辉,姚建武,王艳红,李盟军,操君喜,艾绍英. 2008

[13]广东再生稻研究进展与展望. 胡香玉,钟旭华,梁开明,黄农荣,潘俊峰,刘彦卓,傅友强,彭碧琳. 2019

[14]一季中晚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刘怀珍,黄庆,陆秀明,李康活,李惠芬,张彬. 2012

[15]滴灌施肥方式下不同氮肥品种和用量对香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Li Mengjun,李盟军,Ai Shaoying,艾绍英,Yao Jianwu. 2012

[16]大中微量元素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综合研究. 周少川. 2002

[17]鸡粪对蔬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姚丽贤,周修冲,陈婉珍. 2004

[18]果树光合作用研究进展. 张规富,张秋明,易干军. 2003

[19]贡柑不同中间砧比较试验. 吴文,马培恰,唐小浪,黄永敬,李健强,姚金明. 2006

[20]氮肥对水稻节间和叶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转运特征的影响. 潘俊峰,王博,崔克辉,黄见良,聂立孝.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