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诺氟沙星对中国明对虾鳃和血清ECOD、APND和GST活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喆 1 ; 李健 1 ; 陈萍 1 ; 王芸 1 ; 何玉英 1 ; 梁俊平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中国明对虾;细胞色素P450;诺氟沙星;谷胱甘肽-S-转移酶

期刊名称: 中国水产科学

ISSN: 1005-8737

年卷期: 2012 年 19 卷 03 期

页码: 514-52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诺氟沙星药饵每天2次投喂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给药剂量分别为0 mg/kg(对照组)、15mg/kg(LD组)、30 mg/kg(MD组)和60 mg/kg(HD组),连续投喂7 d后,分析诺氟沙星对中国明对虾鳃和血清7-乙氧基香豆素-O-脱乙基酶(ECOD)、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APND)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诺氟沙星对中国明对虾鳃和血清GST活性呈现显著抑制作用(P<0.05),且GST活性随着取样时间推移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MD组鳃GST活性在4 h时达到最低,是对照组的8.87%;LD组血清GST活性在24 h达到最低值12.01 U/mL,仅为对照组的25.02%。与对照组相比较,给药组中国明对虾鳃和血清APND和ECOD活性均受到显著抑制(P<0.05),且呈现出一定的时间和剂量效应,随着浓度升高,APND和ECOD活性逐渐降低;而随着时间推移,APND和ECOD活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本研究通过探讨诺氟沙星对上述酶类的影响,为诺氟沙星的合理使用及与其他药物的联用提供理论参考。

  • 相关文献

[1]不同浓度阿维菌素对鲤鱼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的影响. 陈家长,杨光,孟顺龙,马晓燕,胡庚东. 2010

[2]溴氰菊酯对罗非鱼谷胱甘肽及S转移酶的影响. 吴伟,陈家长,冷春梅,佟欣. 2006

[3]溴氰菊酯在罗非鱼组织中的累积及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影响. 吴伟,陈家长,马晓燕,冷春梅. 2006

[4]苯酚胁迫下罗非鱼组织中过氧化氢酶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动态变化. 瞿建宏,陈家长,胡庚东,吴伟. 2006

[5]中国明对虾全同胞家系的生长比较和遗传力估计. 孙修涛,李健,王清印,宋全山,郭建军,刘勇,孙玉忠. 2004

[6]中国明对虾新品种培育的进展与展望. 王清印,李健,孔杰,宋全山,牟乃海. 2004

[7]第三节三种工业废水对中国明对虾及仔虾的急性毒性效应. 马绍赛,曲克明. (Mis

[8]诺氟沙星对阿部鲻鰕鯱Ⅰ相、Ⅱ相酶活性及CYP1A1和P-gpmRNA表达影响. 何秀婷,程章,聂湘平,李凯彬,赵晓艳. 2011

[9]肌注和药饵给药下诺氟沙星在南美白对虾血淋巴中药代动力学. 房文红,郑国兴. 2006

[10]诺氟沙星在牙鲆体内的残留及消除规律研究. 刘秀红,李健,王群. 2003

[11]诺氟沙星对两种鲟体内SOD活力影响的比较研究. 王荻,李绍戊,马涛,卢彤岩. 2011

[12]诺氟沙星在金鳟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陈琛,卢彤岩,王荻,李绍戊. 2011

[13]诺氟沙星对溶藻弧茵和恩诺沙星对迟缓爱德华菌的抗生素后效应. 房文红,周凯. 2005

[14]饲料添加剂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和抗生素诺氟沙星对剑尾鱼的毒性效应. 梁惜梅,鹿金雁,聂湘平,王翔,李凯彬. 2010

[15]黄芩苷在中国对虾体内对诺氟沙星消除及细胞色素P450酶的影响. 李健,梁俊平,李小彦,李吉涛,常志强,戴芳钰,赵法箴. 2012

[16]体外药动模型中诺氟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的药动及药效研究. 陈俭清,卢彤岩. 2010

[17]诺氟沙星2种不同给药方式在中国对虾体内的残留及消除规律. 孙铭,李健,张喆,王静凤. 2011

[18]诺氟沙星在大菱鲆体内药代动力学及残留消除规律. 曲晓荣,王印庚,李胜忠,李兆新,张正,陈霞. 2007

[19]诺氟沙星对溶藻弧菌和恩诺沙星对迟缓爱德华菌的抗生素后效应. 房文红,周凯. 2005

[20]不同浓度诺氟沙星对中国对虾非特异性免疫酶活的影响. 张喆,李健,冯伟,何玉英,陈萍.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