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海洋鱼类肠道微生物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田彩娟 1 ; 赖晓芳 1 ; 何玉英 2 ; 高焕 1 ;

作者机构: 1.江苏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水产学院/江苏省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海洋鱼类;研究方法;影响因素;影响机制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2024 年 52 卷 005 期

页码: 19-22,31

摘要: 肠道作为机体最重要的消化和免疫器官,其肠道微生物复杂多样、种类繁多,对宿主的生长和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数量众多的海洋鱼类而言,肠道微生物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进展.综述了国内外海洋鱼类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进展,包括海洋鱼类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方法、组成、影响因素以及肠道微生物对海洋鱼类的影响机制等,以期为促进海洋鱼类健康、高效、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 相关文献

[1]海洋鱼类种群划分的研究方法及其在小黄鱼上的应用进展. 熊瑛,郑元甲,汤建华,仲霞铭,杨健,崔正贺,吴磊. 2018

[2]南海北部鱼类石油烃含量地理差异原因浅析. 甘居利,贾晓平. 1998

[3]黄、渤海8种鱼类的生态转换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唐启升,孙耀,郭学武,张波. 2002

[4]基于稳定同位素方法分析东海中北部及黄海南部春季主要鱼类的食性特征. 纪炜炜,姜亚洲,阮雯,陈雪忠,张明亮,李圣法. 2013

[5]根据野外调查资料评估鱼类的日摄食量. 郭学武,张晓凌,万瑞景,姜言伟,唐启升. 2004

[6]海洋鱼类生化组成及能量含量的研究. 张敏,张波,李春雁. 2007

[7]海洋鱼类的转换效率及其影响因子. 郭学武,唐启升. 2004

[8]南海北部近岸海域鱼类体中石油烃与生源烃的气相色谱特征指纹分析. 贾晓平,林钦. 2004

[9]7种海洋鱼类的生物能量学模式. 唐启升,孙耀,张波. 2003

[10]耳石微化学在海洋鱼类洄游类型和种群识别研究中的应用. 熊瑛,刘洪波,汤建华,仲霞铭,刘培廷. 2015

[11]中国浅海经济鱼类重金属的卫生质量状况. 甘居利,贾晓平. 1997

[12]海洋鱼类摄食生态与食物网研究进展. 颜云榕,卢伙胜,金显仕. 2011

[13]海洋鱼类雪卡毒素的研究进展. 赵峰,周德庆,李钰金. 2015

[14]南海北部海洋鱼类个体石油烃含量的频率和区域分布特征. 甘居利,贾晓平. 1998

[15]莱州湾海底地下水动态及影响机制研究. 侯国华,高茂生,郭飞,孔祥淮,赵金明,仇建东,刘森,郑懿珉. 2016

[16]国外渔业研究机构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概述. 张建华,李应仁,丁建乐. 2009

[17]我国海洋鱼类群落研究现状. 李因强,陈国宝. 2008

[18]海水交换能力的研究进展. 王宏,陈丕茂,贾晓平,章守宇,唐振朝,余景,陶峰. 2008

[19]关于鱼类饲料营养源开发研究方法的探讨. 陆忠康. 1990

[20]鱼类性别决定及其研究方法进展. 姚延丹,龙华,陈建武,付元帅,陶玲,李谷.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