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黄土丘陵区旱地小麦膜侧条播种植模式增产效应试验与示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马爱平 1 ; 靖华 1 ; 亢秀丽 1 ; 王裕智 1 ; 王会荣 2 ;

作者机构: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2.山西省临汾市气象局

关键词: 旱地小麦;地膜覆盖;种植模式;增产效应;黄土丘陵区

期刊名称: 农学学报

ISSN: 2095-4050

年卷期: 2014 年 4 卷 10 期

页码: 91-94+116

摘要: 为高效利用天然降水资源,缓解干旱逆境因子对旱地小麦的不利影响,在山西洪洞、闻喜采用大田对比方法,开展了黄土丘陵区旱地小麦膜侧条播种植模式增产效应试验与示范。结果表明:在严重干旱年型条件下,2个试验示范点的2种覆膜种植模式均较露地条播小麦增产,2种覆膜种植模式中1膜4行优于1膜2行,2种覆膜种植模式增产的原因主要来自于穗粒数的增加和千粒重的提高;土壤水分测定表明,在小麦起身期2种覆膜模式0~60 cm土壤水分明显优于露地麦田,其中1膜2行模式的土壤水分优于1膜4行模式;该试验示范为旱地冬小麦抵御干旱逆境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 相关文献

[1]旱地冬小麦茬口、种植模式对土壤贮水、耗水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马爱平,亢秀丽,靖华,王裕智,崔欢虎,王会荣. 2015

[2]旱地小麦喷施绿色抗旱剂的增产效果及其生物学效应. 马爱平,高秀萍,靖华,王裕智,崔欢虎,张红芳. 2006

[3]旱地冬小麦应用绿色抗旱剂增产效应研究. 马爱平,高秀萍,靖华,崔欢虎,王裕智,亢秀丽. 2005

[4]旱地小麦喷施绿色抗旱剂技术及节水效应研究. 梁志刚,高秀萍,宋志辉. 2006

[5]旱地小麦应用绿色抗旱剂的增产效应及耐旱机制研究. 成志明,高秀萍,马爱平,靖华,王裕智,逯腊虎. 2007

[6]旱地小麦地膜覆盖效应研究. 刘青云,席天元. 2002

[7]地膜覆盖在春芝麻栽培中的增产效应研究. 刘文萍,王勇,张超美,李芬,郭鹏燕. 2003

[8]盐碱地土壤改良剂和覆膜栽培的增产效应与技术经济评价. 张冰,阎永康,李建军,张全发,王静. 2011

[9]利用高寒区优势资源进行玉米高产开发. 董竹蔚. 1992

[10]晋西黄土丘陵区农业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估. 郭常莲,聂宏声,邢丽萍,王学萌. 1994

[11]晋西北黄土丘陵区小叶锦鸡儿人工灌丛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杨治平,张强,王永亮,张建杰,冀瑞瑞. 2010

[12]抗旱种衣剂对旱地小麦产量及主要病虫害防效的影响. 王宏兵,程天灵,李雪,王文平,李巧俊. 2019

[13]抗旱节水小麦分子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刘莉,裴磊,卫云宗. 2020

[14]山西旱地小麦栽培技术探讨. 张俊灵,闫金龙,冯丽云,张东旭. 2020

[15]小麦新品种运旱618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赵智勇,李秀绒,柴永峰,孙来虎,邵新胜,沈红星. 2012

[16]山西南部旱地小麦不同播种方式的适播期与播量研究. 刘玲玲,张松令. 2012

[17]等离子体激活小麦种子增产技术研究. 马爱平,崔欢虎,史忠良,靖华,谢福来. 2005

[18]冬小麦品种生命力衰退原因的探讨. 卫云宗. 2001

[19]用高稳系数分析评价旱地小麦新品种的高产稳产性. 刘玲玲,张松令,陈永杰,闫淑萍,王丽萍. 2001

[20]不同时期水肥藕合对旱地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赵海祯,梁哲军,齐宏立,王玉香,邵新胜,聂安全.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