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密度、施氮、钾量对甘蓝型杂交油菜单株一、二次分枝抽生概率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赵继献 1 ; 朱文秀 1 ; 王华 1 ;

作者机构: 1.贵州省油料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栽培;分枝

期刊名称: 作物研究

ISSN: 1001-5280

年卷期: 2000 年 04 期

页码: 26-30+32

摘要: 利用油研 7号 ,进行三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 ,研究了密度、施氮量、施钾量对甘蓝型杂交油菜单株一、二次分枝抽生概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三因素对单株一次分枝抽生概率影响大小的顺序为密度 >施氮量 >施钾量。 3因素对一、二次分枝抽生概率的影响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不同抽生概率的一次分枝均可产生二次分枝 ,高抽生概率的一次分枝产生高概率的二次分枝。单株一次分枝总的抽生概率与单株干物重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二次分枝总的抽生概率、平均抽生概率与单株干物重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群体中一次分枝总数与单株一次分枝总的抽生概率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群体中二次分枝总数与二次分枝总的抽生概率、平均抽生概率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 相关文献

[1]甘蓝型油菜FAF基因家族鉴定并挖掘分枝形成相关成员. 蒋先润,罗桂林,梁峰豪,黄莎,肖华贵,张超,代文东. 2022

[2]主要栽培因素对甘蓝型杂交油菜群体中各组成部分角果数的影响. 赵继献,朱文秀,王华. 1999

[3]辣椒茎枝形态发生模拟模型研究. 赵泽英,岳延滨,聂克艳,李莉婕,彭志良,孙长青,王瑞永,李裕荣. 2012

[4]贵州绿肥的发展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陈旭晖. 1999

[5]高油份双低杂交油菜绵新油19的选育研究. 杜才富,秦信蓉,高志宏. 2007

[6]甘蓝型油菜黄化突变体的杂种优势与配合力分析. 肖华贵,饶勇,杨焕文,杨斌,李超. 2013

[7]高温胁迫下油菜籽粒成熟期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李超,荐红举,刘列钊,李加纳. 2014

[8]高油份双低杂交油菜绵新油19的选育研究. 杜才富,秦信蓉,高志宏. 2007

[9]基于SNP遗传图谱定位甘蓝型油菜千粒重QTL位点. 荐红举,魏丽娟,李超,唐章林,李加纳,刘列钊. 2014

[10]甘蓝型油菜隐性胞核不育材料双低转育研究. 王华,侯国佐,赵继献. 1993

[11]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材料籽粒成熟特性研究. 王华,汤晓华. 2000

[12]两种环境下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差值QTL分析. 李超,李波,曲存民,阎星颖,付福友,刘列钊,谌利,李加纳. 2011

[13]早熟杂交油菜品种黔油早2号的选育. 黄泽素,代文东,唐容,李德珍,王少铭,张超. 2017

[14]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两系86AB的选育. 张瑞茂,陈大伦,李敏,胡腾文. 2011

[15]甘蓝型油菜叶色黄化突变体Bn.el1研究. 殷家明,杨惠娟,彭柳,黄梦珠,唐章林,李加纳,李超. 2016

[16]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细胞质雄性不育系RM3231A及保持系RM3231B的选育. 陈大伦,张瑞茂,李敏. 2004

[17]甘蓝型油菜不育材料117A杂种后代自交及测交分离规律的研究. 王华,侯国佐. 1992

[18]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 张瑞茂,李敏. 2001

[19]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金农油1号恢复系5735R的选育. 李敏,张瑞茂,陈大伦,汤晓华. 2009

[20]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核不育系6515A的选育. 陈大伦,张瑞茂,伍林涛,曾章丽.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