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康圣楠 1 ; 陈曦 1 ; 张雪敏 1 ; 张铭芳 2 ; 潘文强 3 ; 程兆伦 4 ; 杨凤萍 2 ; 吴健 3 ; 张秀海 2 ; 于晓南 1 ; 杜运鹏 2 ;
作者机构: 1.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2.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3.中国农业大学观赏园艺与园林学院
4.蒙阴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关键词: 百合;开花时间基因;调控途径;光周期;春化作用
期刊名称: 分子植物育种
ISSN: 1672-416X
年卷期: 2024 年 012 期
页码: 3954-396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百合是世界著名花卉,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及经济价值。开花时间是影响花卉观赏的重要性状,花期调控对生产和应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百合的花期调控分子研究主要涉及的调控途径有光周期途径,春化途径,赤霉素途径,年龄途径,自主途径。本研究概述了百合的花期调控分子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对百合成花的分子调控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 相关文献
[1]荧光灯下不同光周期对生菜形态指标、品质和离子吸收量的影响. 毛金柱,邱权,张芳,李宁,胡跃高,薛绪掌. 2013
[2]二系杂交小麦亲本光周期、春化和矮秆等位基因的组成和分布. 陈现朝,张立平,秦志列,廖祥政,孙辉,张风廷,赵昌平. 2020
[3]大蒜幼苗二阶段培养离体繁殖方法研究. 刘凡,曹鸣庆. 2001
[4]中华通草蛉自然越冬成虫在长、短光周期下滞育解除中体内相关酶活力变化. 陈珍珍,宋暖,郭亚楠,于金凤,印象初,张帆,许永玉. 2013
[5]光周期对北京油鸡雏鸡采食行为与生长性能的影响. 赵芙蓉,耿爱莲,焦伟伟,刘学洲,祁艳霞. 2012
[6]光周期和温度对中华通草蛉不同越冬时期成虫滞育后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陈珍珍,李明贵,郭亚楠,印象初,张帆,许永玉. 2013
[7]中华通草蛉自然越冬成虫在两种光周期下滞育解除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陈珍珍,赵楠,印象初,张帆,许永玉. 2013
[8]异色瓢虫不同光环境下的交配行为. 王甦,郭晓军,张君明,张帆. 2014
[9]光周期对蛋用型北京油鸡就巢产蛋行为发生的影响. 耿爱莲,石晓琳,张尧. 2013
[10]亚洲百合杂交种组培快繁的研究. 王晶,孙晓梅,杨宏光,王亚斌,魏卓,罗凤霞. 2006
[11]不同施肥方式对无土栽培百合生长发育的影响. 周丽霞,李淑英,董丽. 2010
[12]百合花青素合成调控的研究进展. 肖伟,张铭芳,张秀海,王倩,董然. 2018
[13]百合属植物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胡悦,杜运鹏,田翠杰,张秀海,任建武. 2018
[14]12种百合主要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的分析评价. 胡悦,杜运鹏,张梦,张秀海,任建武. 2019
[15]百合杂交种培育研究. 孙晓梅,崔文山,王亚斌,年玉欣,罗凤霞. 2005
[16]应用RAPD标记对百合杂交种真实性鉴定的研究. 孙晓梅,崔文山,杨宏光,年玉欣,王亚斌,罗凤霞. 2006
[17]基质腐熟处理前后对百合生长发育及切花品质的影响. 李淑英,周丽霞,董丽. 2010
[18]基质腐熟处理前后对百合生长发育及切花品质的影响(英文). 李淑英,周丽霞,董丽. 2010
[19]不同百合种质资源对灰霉病的抗性. 张铭芳,李卉,韩东洋,杜运鹏,薛静,高俊莲,张秀海. 2022
[20]贮藏温度对不同发育期东方百合花粉生命力的影响. 罗凤霞,年玉欣,孙晓梅,徐艇,王贤.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乙烯响应因子Ll ERF12调控卷丹珠芽发生机制的初步解析
作者:王梦迪;梁佳惠;潘文强;马艳芳;金梦竹;张铭芳;杨凤萍;张秀海;于晓南;杜运鹏
关键词:卷丹;珠芽;LlERF12;乙烯;基因沉默
-
不同产区以及不同储存周期对'Tresor'百合鳞片扦插的影响
作者:刘丹丹;蔡露阳;蓝茹滨;杜运鹏;张铭芳;杨凤萍
关键词:百合;储存周期;鳞片扦插;微鳞茎
-
城市公园景观水体上覆水溶解性有机质荧光光谱特征
作者:史传奇;李艳;魏丹;陈曦;李子为
关键词:三维荧光光谱;景观水体;溶解性有机质;光谱指数;荧光强度
-
百合干花粉对北京油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营养成分的影响
作者:郑明利;毛培春;杨凤萍;田小霞;张秀海;孟林
关键词:百合;北京油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蛋黄胆固醇;蛋黄叶黄素
-
LlMYC2在卷丹微鳞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作者:桑倩姿;陈妍竹;潘文强;张铭芳;杨凤萍;张婷;刘仲旭;杜运鹏;曹丽
关键词:LlMYC2;卷丹;微鳞茎;膨大;表达分析
-
卷丹百合LlARF12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功能分析
作者:李佳敏;王梦迪;梁佳惠;张铭芳;杜运鹏;张秀海;李玉舒;于晓南
关键词:卷丹百合;珠芽;LlARF12基因;表达分析;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
-
耕作深度调控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
作者:陈曦;张彦军;邹俊亮;李天姿;于媛;李晶
关键词:耕作深度;秸秆还田;土壤有机碳;农作物产量;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