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黑龙江杂草稻资源生物学性状调查及利用策略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孙世臣 1 ; 洛育 1 ; 张凤鸣 1 ; 白良明 1 ; 姜树坤 1 ; 姜辉 1 ; 王彤彤 1 ; 夏天舒 1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关键词: 杂草稻;生物学性状;利用策略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14 年 30 卷 09 期

页码: 88-9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拓宽栽培稻的遗传基础,为水稻育种提供有利的基因源。利用采集自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的杂草稻资源48份和栽培稻主栽品种2个(‘龙稻5号’和‘龙稻3号’)作为试验材料,开展了13个主要生物学性状的调查。从栽培稻育种角度看,研究共筛选出了4份材料可应用于栽培稻育种中,编号为1、24、37、48号的资源茎秆硬度较强,落粒性较弱,与栽培稻性状相似度较高,具有可利用价值。同时探讨了利用的策略。

  • 相关文献

[1]不同密度杂草稻对栽培稻群体特征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杨庆,马文东,李大林,王继馨,张云江,王翠,宋成艳,王桂玲. 2016

[2]杂草稻资源研究现状及利用进展. 刘丹,柴永山,孙玉友,魏才强,解忠,李洪亮,张巍巍,孙国宏,侯国强. 2017

[3]东北地区杂草稻与栽培稻的遗传多样性及籼粳分化. 刘丹,王嘉宇,马殿荣,孙健,柴永山,孙玉友,魏才强,解忠,李洪亮,张巍巍,程杜娟,孙国宏,陈温福. 2017

[4]干旱胁迫下杂草稻和栽培稻根系基因表达差异研究. 丁国华,孙健,杨光,张凤鸣,白良明,孙世臣,姜树坤,王彤彤,郑洪亮,夏天舒,沈希宏,马殿荣,陈温福. 2016

[5]耐旱杂草稻幼苗光合系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丁国华,马殿荣,杨光,张凤鸣,白良明,孙世臣,姜树坤,王彤彤,夏天舒. 2016

[6]黑龙江省杂草稻与栽培稻的生物学多样性初步研究. 马文东,刘华招,李修平. 2010

[7]相互竞争对栽培稻和杂草稻形态特性的影响. 杨庆. 2016

[8]~(60)Co-γ射线辐射鹅观草诱变效应研究初报. 王建丽,张月学,申忠宝,唐凤兰,李道明,张瑞博,潘多峰,钟鹏. 2009

[9]丘陵区暗棕壤施肥模式对大豆生物学性状及产量影响. 孟祥海.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