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一株多重耐药鳢源舒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耐药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德锋 1 ; 刘春 2 ; 可小丽 2 ; 常藕琴 2 ; 卢迈新 2 ; 石存斌 2 ; 袁伟 2 ; 郝贵杰 2 ; 梁丽 3 ;

作者机构: 1.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淡水渔业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鱼类健康与营养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亚热带水产资源利用与养殖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产动物免疫技术重点实验室;佛山市顺德区广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2.;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淡水渔业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鱼类健康与营养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亚热带水产资源利用与养殖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产动物免疫技术重点实验室;佛山市顺德区广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3.;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淡水渔业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鱼类健康与营养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亚热带水产资源利用与养殖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产动物免疫技术重点实验室;佛山市顺德区广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关键词: 杂交鳢;舒氏气单胞菌;药敏试验;耐药基因

期刊名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ISSN: 1008-0589

年卷期: 2017 年 12 期

页码: 981-98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实验室2016年7月从广东省佛山市某杂交鳢(Channa maculata×Channa argus)养殖场分离到一株编号为WL-23的细菌,为对该菌株进行鉴定与分析,本研究首先对该菌进行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将该菌株进行人工回归感染试验对其进行致病性分析,并对其耐药性和耐药基因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WL-23株为舒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schubertii),该菌株人工感染杂交鳢的临床症状与自然发病鱼的症状一致,且对杂交鳢的LD_(50)为2.6×10~6cfu/mL。药敏试验结果显示WL-23株具有8重耐药特征,该菌对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氯霉素类、林可酰胺类、磺胺类和利福平等药物耐药。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菌株携带大环内酯类mph(A),四环素类tet(A),氨基糖苷类aad(A)、aacC4和aphA1,氯霉素类Flor,喹诺酮类qnrS、磺胺类sul1、sul2和dfra1以及利福平aar-2/3等耐药基因。WL-23菌株的耐药基因与其耐药表型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表明以上11种耐药基因是WL-23株具有耐药性的关键原因。近年来鳢源舒氏气单胞菌对四环素类和氨基糖苷类的耐药性明显增强,这与该菌获得了大量的耐药基因有关。本研究为鳢源舒氏气单胞菌的流行病学和耐药性等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对其科学防控提供指导意见。

  • 相关文献

[1]黄尾鲴溃疡综合征的病原菌分离鉴定及病理学观察. 王荣华,刘益莎,符艳纯,张润春,周勇,罗玉双,刘飞,陈中元. 2021

[2]斑鳢内脏白点病病原的分离鉴定. 罗霞,邓国成,廖国礼,杨小静,赵长臣,黄志斌,苏建光. 2012

[3]抗生素耐药性在水产养殖业中的研究进展. 苏浩昌,曹煜成,徐煜,文国樑,胡晓娟. 2015

[4]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杂交鳢转录组数据分析. 黄勇,龚望宝,陈海刚,孙西红. 2019

[5]杂交鳢舒伯特气单胞菌弱毒疫苗候选株筛选及其免疫效果评价. 胡蕾,刘礼辉,杨圆圆,方伟,林强,付小哲,梁红茹,刘山桂,李宁求. 2019

[6]杂交鳢(斑鳢♀×乌鳢♂)弹状病毒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刘春,曾伟伟,王庆,李凯彬,王芳,常藕琴,梁慧丽,吴淑勤. 2014

[7]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在杂交鳢(斑鳢♀×乌鳢♂)体内的残留及消除规律研究. 刘书贵,郑光明,尹怡,王群,戴晓欣,宋怿,刘毅辉,马兵. 2014

[8]乳酸菌对杂交鳢肠道菌群和生长的影响. 欧密,徐晟云,陈昆慈,罗青,刘海洋,梁新球,赵建. 2022

[9]斑鳢、乌鳢及其杂交种形态差异分析. 刘苏,朱新平,陈昆慈,赵建,潘德博,李凯彬. 2011

[10]呋喃西林代谢物在杂交鳢(斑鳢♀×乌鳢♂)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研究. 刘书贵,吴仕辉,郑光明,王群,戴晓欣,宋怿,刘毅辉,马兵. 2013

[11]杂交鳢PKCθ基因克隆及其在两种病原菌感染后的表达分析. 刘付翠,赵飞,何山,谭爱萍,张瑞泉,邓玉婷,姜兰. 2020

[12]杂交鳢(斑鳢♀×乌鳢♂)及其自交后代细胞核型初步分析. 刘苏,朱新平,陈昆慈,赵建,李凯彬,潘德博. 2011

[13]高密度杂交鳢养殖围隔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垂直变化规律及其与理化因子的关系. 魏南,路斌,余德光,王广军,谢骏,夏耘,陈成勋. 2016

[14]基于Biolog-ECO技术分析杂交鳢和大口黑鲈高产池塘水体微生物碳代谢特征. 李志斐,谢骏,郁二蒙,王广军,余德光,夏耘,王海英,龚望宝,魏南. 2014

[15]一株鳢科鱼源弹状病毒的分离及鉴定. 曾伟伟,王庆,王英英,刘春,谭爱萍,石存斌,吴淑勤. 2013

[16]不同碳氮比对杂交鳢稚鱼生长及养殖水质的影响. 王广军,王一飞,夏耘,郁二蒙,李志斐. 2016

[17]斑鳢、乌鳢及其杂交种遗传差异的AFLP分析. 刘苏,朱新平,陈昆慈,赵建,潘德博,李凯彬. 2010

[18]杂交鳢(斑鳢♀×乌鳢♂)内脏类结节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特性分析. 刘春,李凯彬,王庆,常藕琴,梁慧丽,王芳,潘德博,石存斌,吴淑勤. 2012

[19]杂交鳢及其亲本血清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的比较分析. 杨国华,钟山,杨萍,李忠,茅沈丽,邹记兴. 2011

[20]喹烯酮在杂交鳢(斑鳢♀×乌鳢♂)组织中的残留消除规律. 尹怡,李平杰,刘书贵,朱新平,郑光明,陈昆慈,潘德博,宋怿,王群.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