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双重PCR检测马铃薯晚疫病菌和青枯病菌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陈庆河 1 ; 李本金 1 ; 兰成忠 1 ; 赵健 1 ; 邱荣洲 1 ; 翁启勇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晚疫病菌;青枯病菌;双重PCR;分子检测

期刊名称: 植物病理学报

ISSN: 0412-0914

年卷期: 2009 年 39 卷 06 期

页码: 578-58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扩增马铃薯晚疫病菌转录间隔区并进行序列测定,通过序列比较,设计了1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特异引物INF1/INF2,并对15种不同真菌、细菌和7种疫霉属和腐霉属卵菌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只有不同来源的马铃薯晚疫病菌株可获得324 bp的特异带。将引物INF1/INF2与卵菌通用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后,其检测灵敏度在DNA水平上可达30 fg。运用设计的引物与马铃薯青枯病菌特异引物结合建立了双重PCR体系,能从马铃薯晚疫病菌和马铃薯青枯病菌总基因组DNA以及人工接种和自然发病的马铃薯植株中分别或同时扩增到324 bp和281 bp的特异片段。实现了同时对马铃薯晚疫病菌和马铃薯青枯病菌的快速可靠检测。

  • 相关文献

[1]利用巢式PCR检测花生青枯病菌. 丁雪玲,游泳,黄建成,刘裴清,陈庆河,谢世勇. 2015

[2]烟草青枯病菌巢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李本金,谢世勇,刘裴清,谢廷鑫,陈庆河,翁启勇. 2014

[3]暹罗芽胞杆菌FJAT-45551用于农业生物防治的优化培养. 钟双凤,王阶平,刘波,蓝江林,刘国红,陈倩倩. 2021

[4]利用甘薯青枯病菌及其粗毒素测定甘薯品种抗瘟性的相关性研究. 李本金,谢世勇,陈涵贞,林时迟,种藏文,卢同. 2001

[5]利用SSR和RAPD标记分析中国部分地区晚疫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 李本金,吕新,陈庆河,兰成忠,赵健,邱荣洲,翁启勇. 2009

[6]晚疫病菌基因组SSR扩增产物两种检测方法的比较与改进. 李本金,黄灿强,陈昌盛,兰成忠,陈庆河,翁启勇. 2010

[7]福建省番茄晚疫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分析. 兰成忠,阮宏椿,姚锦爱,吴玮,汪进仕. 2015

[8]绵羊肺炎支原体和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黄丽丽,林裕胜,肖义军,胡奇林. 2020

[9]兔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王锦祥,桑雷,孙世坤,陈冬金,陈岩峰,谢喜平. 2018

[10]ORFV和Mo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林裕胜,江锦秀,江斌,游伟,胡奇林. 2017

[11]兔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王锦祥,付环茹,孙世坤,陈冬金,高承芳,桑雷,谢喜平. 2023

[12]羊口疮病毒和丝状支原体簇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林裕胜,江锦秀,江斌,游伟,胡奇林. 2017

[13]鸭腺病毒B血清1型和血清2型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江丹丹,林昶,黄志坚,肖世峰,王劭,林锋强,程晓霞,朱小丽,陈秀琴,董慧,陈少莺,陈仕龙. 2022

[14]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生物学与分子检测鉴定. 李海明,吴祖建,陈启建,沈建国. 2011

[15]豇豆疫霉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李本金,刘小丽,刘裴清,王荣波,翁启勇,陈庆河. 2018

[16]芋疫霉菌的巢式PCR检测. 兰成忠,卢学松,姚锦爱,丁雪玲,蒋军喜. 2019

[17]黄曲霉的快速分子检测. 李本金,尹容美,邹雪玉,王贤达,陈庆河,翁启勇. 2013

[18]烟草四种重要土传病原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王荣波,叶劲松,吴平,刘裴清,林伟,李本金. 2023

[19]荔枝霜疫霉巢式PCR和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李本金,刘裴清,刘小丽,黄宏臻,翁启勇,陈庆河. 2016

[20]甜玉米自交系重金属Pb、Cd积累差异及分子检测. 李淑君,刘娅娟,张扬,蒲汝民,袁亮,廖长见.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