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基于主茎力学特性的大豆种质资源抗倒伏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明 1 ; 王贞杰 1 ; 孙亚男 1 ; 赵彩桐 1 ; 韩德志 2 ; 李文滨 1 ; 姜振峰 1 ;

作者机构: 1.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东北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

关键词: 大豆;种质资源;主茎力学特性;抗倒伏系数;种植密度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2023 年 001 期

页码: 23-3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从力学角度分析栽培年份、种植密度及主要化学成分指标对大豆种质资源抗倒伏性的影响,为基于主茎力学特性进行大豆抗倒伏的资源鉴定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于2020和2021年在田间种植190份大豆资源,在成熟期测量株高、直径、折断力3种主茎表型性状及木质素、纤维素含量两种化学成份指标,对不同种植年份不同大豆资源的主茎表型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对各大豆资源3种主茎表型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在2020年筛选抗倒伏特性差异明显的20份大豆材料,于2021年进行盆栽种植,设置两个种植密度处理(20万和30万株·hm-2),在成熟期测定主茎表型性状和化学成份指标,并计算弹性模量和抗倒伏系数,分析种植密度及主茎力学相关指标与大豆抗倒伏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年份与折断力互作、品种(系)与折断力互作显著。年际间环境条件差异对折断力有较大影响,折断力大的品种(系)抗倒伏系数也高。主茎折断力与直径呈正相关,而直径与株高之间无明显规律。大豆抗倒伏系数与折断力、弹性模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和0.42。两个种植密度下折断力较大的品种(系)植株抗倒伏系数和弹性模量均大于折断力较低的品种(系)。抗倒伏系数与茎秆木质素含量和纤维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8和0.72。综上表明大豆植株抗倒伏特性与主茎力学特性指标间关系密切,可以利用主茎折断力对大豆资源抗倒伏特性强弱进行区分,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高的大豆资源抗倒伏能力强。综合考虑具体栽培条件可进一步提高大豆资源抗倒伏性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 相关文献

[1]大豆黑农87、黑农88在黑龙江省青冈县的种植模式探索. 孙振兴,孙建强,薛永国,唐晓飞,曹旦,鲁永明,栾晓燕,刘鑫磊. 2024

[2]种植密度对大豆光合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于洪久. 2009

[3]播期、密度及施肥量对牡豆15主要农艺性状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刘长远,王磊,齐玉鑫,孙晓环,孙国宏,白艳凤,李文,王燕平. 2023

[4]平作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魏然,李阳,СелиховаОльгаАлександровна,张武,于晓光,吴俊彦,崔杰印,位昕禹. 2024

[5]大豆品种分枝数分级标准探索. 张霞,谭冰,郭勇,孙如建,张勇,刘章雄,洪慧龙,邱丽娟. 2018

[6]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李敏,关博文,杨学,陈庆山,张睿,武小霞,金慧,吴玉娥. 2021

[7]大豆灰斑病种质资源的SI分析. 金振国. 2008

[8]北美大豆种质资源农艺综合性状鉴定与分析. 李明雪,孙旭红,张勇,王磊,杨兴勇,庞泽,宋继玲. 2024

[9]早熟大豆种质资源萌发期耐旱性评价. 李健平,谢路,韩德志,谷勇哲,邳植. 2022

[10]多小叶大豆种质. 高明杰. 2008

[11]东北春大豆耐涝品种的筛选. 任海祥,王燕平,邵广忠,宗春美,孙晓环,齐玉鑫. 2014

[12]优异种质资源克4430-20在黑龙江省大豆育种中的应用. 刘广阳. 2005

[13]大豆抗SCN3种质资源的创新及利用. 袁明. 2012

[14]俄罗斯远东及黑龙江省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 张宏纪,孙岩,刘东军,郭怡璠,刘文林,杨淑萍,张睿,张举梅,李小红,阳小凤,黄山. 2017

[15]黑龙江省不同地区大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表现及相关性. 王强,孟宪欣,郭怡璠,尹振功. 2018

[16]大豆品种(系)抗大豆胞囊线虫1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研究. 李泽宇,李肖白,陈井生,项鹏,于吉东,马兰,段玉玺,陈立杰. 2014

[17]俄引大豆种质遗传多样性及分子ID的构建. 郭怡璠,张宏纪,张举梅,孙岩,刘东军,刘文林,闫文义,耿宏伟,杨淑萍. 2016

[18]密度对超高产春小麦克旱16号产量构成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刘宁涛,邵立刚,王岩,李长辉,车京玉,马勇,高凤梅,张起昌,邹冬月,王志坤. 2012

[19]不同密度稗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WANG Yu,王宇,HUANG Chun-yan,黄春艳. 2014

[20]不同密度对籽用南瓜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XU Li-Zhen,徐丽珍,ZHAO Qian,赵茜.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