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河南省沿黄稻区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德胜 1 ; 张振臣 1 ; 杨永升 2 ; 乔奇 1 ; 王永江 1 ; 秦艳红 1 ;

作者机构: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河南省原阳县农科所

关键词: 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动态;防治技术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学报

ISSN: 0577-7518

年卷期: 2009 年 36 卷 04 期

页码: 310-31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2006—2007年系统调查河南省沿黄稻区灰飞虱和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动态、测定灰飞虱带毒率,并进行防治技术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灰飞虱成虫在5月中旬开始向水稻田迁飞,5月底至6月15日为成虫迁飞盛期,也是稻田虫量最大的时期。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高峰出现在7月4日至7月20日,与成虫迁飞密切相关。灰飞虱在沿黄稻区带毒率较高,且地区间差异较大,沿黄稻区5个市(县)的带毒率在15.4%~62.5%之间。控制秧田灰飞虱虫量,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秧田使用防虫网覆盖并在移栽前使用10%吡虫啉喷雾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效可达73.72%~88.40%;使用5%氟虫腈拌种并在移栽前使用10%吡虫啉喷雾的防效为70.48%~76.82%;秧田使用10%吡虫啉和80%敌敌畏混和喷雾的防效为78.85%~82.47%;使用5%氟虫腈喷雾的防效为77.18%~83.88%。

  • 相关文献

[1]金顶谢花酥梨叶片、新梢、果实生长动态及花芽分化进程研究. 吕波,吕中伟,徐艳艳,吴素芬,郭超峰. 2016

[2]豫西百合主产区田间杂草防治技术研究. 毛军需,连东军. 2007

[3]沿黄稻区水稻品种对条纹叶枯病田间抗性鉴定及防治技术研究. 张德胜,杨浩放,张振臣,秦艳红,乔奇,田雨婷. 2010

[4]水稻白叶枯病防治技术研究. 张桂芬,程红梅,鲁传涛,王克荣. 1998

[5]小麦茎基腐病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赵利民,冯超红,蒋向,王俊美,徐飞,宋玉立. 2022

[6]葡萄霜霉病症状及综合防治技术. 吕中伟,王鹏,刘德畅,许领军. 2010

[7]几种作物秸秆基质的比较研究. 程志芳,王晋华,赵肖斌,米国全. 2010

[8]我的五十余年栽稻作历程. 黄肇曾. 2004

[9]NAC转录因子在水稻抗逆基因工程中的应用进展. 段俊枝,李莹,赵明忠,魏小春,任银铃. 2017

[10]水稻泛素缀合酶样蛋白基因OsCROC-1A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王亚,刘建平,徐梦云,季为捷,凃巨民,张晓波. 2013

[11]基于GF-1影像的水稻苗情长势监测研究. 张素青,贾玉秋,程永政,刘婷,郭燕,武喜红,王来刚. 2015

[12]籼粳交水稻花培DH系的籼粳成分鉴定及聚类分析. 姚国新,邹礼平,段俊枝,李春生,卢磊. 2014

[13]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对水稻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产质量的影响. 杜君,孙克刚,雷利君,和爱玲,张运红,孙克振. 2016

[14]控释尿素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孙克刚,杜君,和爱玲,张运红,孙克振. 2015

[15]稻草覆盖还田对华南双季晚稻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影响. 钟旭华,黄农荣,吕国安. 2011

[16]紫云英还田对土壤肥力、水稻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 刘春增,李本银,吕玉虎,张玉亭,王守刚,曹卫东. 2011

[17]河南主要水稻种质资源中抗稻瘟病基因的分子检测. 王亚,陈献功,尹海庆,王越涛,杨瑞芳,臧之光,王生轩. 2018

[18]水稻株系与亲本间灌浆期POD酶谱及遗传效应分析. 姬生栋,栗鹏,李江伟,宋刘敏,刘苗苗,高狂龙,尹海庆. 2018

[19]2001—2018年通过河南省审定的水稻品种情况分析. 杨文博,白涛,王亚,付景,郑玉珍,王越涛. 2020

[20]豫南沿淮稻区不同播期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孙建军,郭玉玺,吕孟辉,蒋一萍,张体德,董洁,帖奇.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