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利用十字花科种间杂交创造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文雁成 1 ; 鲁丽萍 2 ; 张书芬 1 ; 王建平 1 ; 朱家成 1 ; 何俊平 1 ; 赵磊 1 ; 曹金华 1 ;

作者机构: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农业部黄淮海油料作物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油料作物重点实验室

2.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信息工程系

关键词: 十字花科;油菜;种间杂交;亲和指数;琴形叶;高油酸;低亚麻酸

期刊名称: 河南农业科学

ISSN: 1004-3268

年卷期: 2014 年 43 卷 06 期

页码: 30-3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拓宽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以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为材料研究了十字花科种间杂交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不同物种间油菜杂交结角率和亲和指数存在差异。在芥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种间杂交中,芥菜型油菜作母本的杂交结角率(分别为95.0%、92.5%)和亲和指数(分别为6.51、12.40)高于其反交(17.5%、20.0%,0.56、1.12)。在甘蓝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的种间杂交中,以甘蓝型油菜为母本的杂交结角率和亲和指数(分别为97.5%和14.66)高于以白菜型油菜作母本(分别为30.0%和2.41)。将芥菜型油菜的琴形叶性状转移到甘蓝型油菜中,发现该性状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育成了油酸含量高于80%的特高油酸含量新品系和亚麻酸含量低于3%(2.14%)的甘蓝型油菜品系,这些优异脂肪酸种质资源材料均是低芥酸、低硫甙品系,可以直接应用于生产。

  • 相关文献

[1]白菜型油菜黄籽沙逊和芥蓝种间杂交合成甘蓝型油菜研究. 张强,赵艳艳,谭亚飞,常晓轲,姚秋菊,原玉香,魏小春,王志勇,张晓伟. 2019

[2]高油酸花生良种繁育技术. 刘兵. 2021

[3]以分子标记辅助连续回交快速提高花生品种油酸含量及对其后代农艺性状的评价. 黄冰艳,齐飞艳,孙子淇,苗利娟,房元瑾,郑峥,石磊,张忠信,刘华,董文召,汤丰收,张新友. 2019

[4]高油酸花生新品种豫花37号选育及遗传分析. 秦利,刘华,张新友,杜培,代小冬,孙子淇,齐飞艳,董文召,谷建中,黄冰艳,韩锁义,张忠信,徐静,高伟. 2021

[5]利用回交法快速选育高油酸花生新品系. 于明洋,孙明明,郭悦,姜平平,雷永,黄冰艳,冯素萍,郭宝珠,隋炯明,王晶珊,乔利仙. 2017

[6]花生属中花生组与拟直立型组种间杂交研究. 张新友,刘恩生,殷冬梅. 1999

[7]花生栽培种与野生种(Arachis stenosperma)种间杂种的创制、鉴定与遗传分析. 李丽娜,付留洋,秦利,刘华,苗利娟,齐飞艳,杜培,黄冰艳,董文召,汤丰收,张新友. 2017

[8]花生种间杂种胚胎发育及内源激素变化. 张新友,徐静,汤丰收,董文召,臧秀旺,张忠信. 2013

[9]芝麻栽培种与野生种(Sesamum schinzianum Asch、Sesamum radiatum Schum & Thonn)种间杂交后代的生物学特性. 张海洋,苗红梅,张体德,魏利斌,李春,王慧丽,段迎辉,琚铭. 2013

[10]花生种间杂交胚胎发育初探. 徐静,张新友,汤丰收,董文召,臧秀旺,张忠信. 2013

[11]河南省油菜主要科研进展. 张书芬,朱家成,文雁成,王建平,曹金华,何俊平,赵磊. 2013

[12]甲基磺酸乙酯(EMS)对甘蓝型油菜的诱变效应. 文雁成,张书芬,田保明,王建平,朱家成,赵磊. 2004

[13]甘蓝型油菜F<,2:3>家系重要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张书芬,马朝芝,朱家成,王建平,傅廷栋. 2004

[14]甘蓝型油菜胞质雄性不育系CMS22A的选育与遗传Ⅰ.双低不育系CMS22A的选育及其败育类型研究. 田保明,王建平,张书芬,文雁成,朱家成,赵磊. 2004

[15]油菜抗旱性及鉴定方法与指标 Ⅱ.油菜芽期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研究. 王道杰,桂月靖,杨翠玲,张书芬,朱家成,王建平. 2012

[16]不同类型及品种油菜与小麦间作效应研究. 文雁成,宋文光. 1993

[17]河南省油菜生产概况及制约因素分析. 张书芬,朱家成,王建平,文雁成,赵磊,程传贵. 2010

[18]河南省油菜遗传育种研究进展与主要成效. 张书芬,朱家成,王建平,文雁成,张书法,何俊平,曹金华,蔡东芳,赵磊. 2016

[19]油菜茎秆抗倒伏的力学分析及综合评价探讨. 田保明,袁志华,王建平. 2005

[20]不同氮磷钾肥施用量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文雁成,张书芬,王友华,程辉,王建平,朱家成,曹金华,赵磊.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