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鲢鳙放流对太湖三国城水域浮游植物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冯超群 1 ; 徐东坡 1 ; 陈永进 1 ; 徐跑 1 ; 单峻峰 1 ;

作者机构: 1.南京农业大学渔业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农业部长江下游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江苏兴利生物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关键词: 鲢鳙放流;浮游植物;相关性分析;RDA分析

期刊名称: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ISSN: 2095-1388

年卷期: 2018 年 05 期

页码: 666-67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研究鲢鳙放流对太湖三国城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于2016年8—11月逐月进行调查,通过对比抑藻放流围栏内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分析了鲢鳙放流对浮游植物的影响,并结合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了三国城水质状况,同时还探讨了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44属90种,优势种以蓝藻门Cyanobacteria种类为主;方差分析显示,围栏内外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及多样性无显著性差异(P>0. 05);对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分析显示,围栏内外均以微囊藻属Microcystis为主,围栏内显著低于围栏外(P<0. 05);水质综合评价显示,太湖三国城属于中-重污染富营养化水体,围栏内水质较围栏外好;相关性分析表明,围栏内外浮游植物密度、生物量和蓝藻门密度均与水温呈极显著正相关(P<0. 01),与溶解氧呈极显著负相关(P<0. 01); RDA分析显示,围栏内浮游植物与水温、溶解氧、p H关系密切,而围栏外则受水温、溶解氧、p H、透明度的影响较大。研究表明,单纯放养鲢鳙适合控制蓝藻水华而非藻类总量,而以控藻为目的的鲢鳙放流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

  • 相关文献

[1]连环湖两水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评价. 陈昕,李喆,唐富江,齐妍,高文燕,鲁万桥. 2020

[2]嘉陵江合川段浮游生物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王恕桥,但言,李燕,沈子伟,余凤琴. 2022

[3]GIS支持下考洲洋养殖水域浮游植物数量的时空分布及其与营养盐的相关性研究. 蔡文贵,李纯厚,林钦,贾晓平,杨美兰,张汉华. 2005

[4]套养池塘主要养殖阶段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 傅建军,安睿,朱文彬,王兰梅,罗明坤,董在杰. 2024

[5]外伶仃海洋牧场附近海域游泳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冯雪,戴小杰,袁华荣,成志健,陈丕茂. 2024

[6]莱州湾浮游植物种群动态的研究. 王俊. 2000

[7]沅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刘明典,农业部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杨青瑞,农业部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李志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刘绍平,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黄木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吴志新. 2006

[8]蛤蟆通水库冰下浮游植物种类及数量变动特点的研究. 姜作发,夏重志,董崇智,赵春刚. 2000

[9]大亚湾冬春季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研究. 王学锋,上海水产大学,李纯厚,贾晓平,戴明. 2005

[10]珠江河网典型段基础碳源对水生动物的贡献. 曾艳艺,杨婉玲,李海燕,彭松耀,赖子尼. 2018

[11]盐碱地不同氯化物水型对虾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研究. 高鹏程,来琦芳,王慧,么宗利,周凯,李信书. 2014

[12]桑沟湾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其季节变化. 李超伦,张永山,孙松,吴玉霖,方建光,张继红. 2010

[13]大亚湾浮游植物粒级结构对温排水和营养盐输入的响应. 谢福武,刘华雪,黄洪辉,宋星宇. 2018

[14]三峡水库三期蓄水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初步研究. 陈勇,段辛斌,刘绍平,刘明典,王珂,陈大庆. 2009

[15]春季季风转换期间孟加拉湾的初级生产力. 刘华雪,柯志新,宋星宇,谭烨辉,黄良民,林强. 2011

[16]绿藻浒苔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影响研究. 张雪,栾青杉,孙坚强,王俊. 2013

[17]鱼山渔场近海海域浮游植物数量与上升流的关系. 孙鲁峰,徐兆礼,邢小丽,阙江龙. 2012

[18]丰、枯水期长江口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初探. 李照,宋书群,李才文,俞志明. 2017

[19]2004年河北沿岸春、夏季浮游植物调查研究. 冯志权,洛昊,林凤翺,马明辉,王真良,冯金祥,潘玉洲. 2010

[20]大鹏澳牡蛎养殖对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的影响研究. 张玲,李政菊,陈飞羽,江涛,吕颂辉,江天久.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