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我国改良小麦品种抗赤霉病性的来源与抗赤霉病性改良中的问题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宗镇 1 ; 汪志远 1 ; 赵文俊 1 ; 黄德崇 1 ; 黄晓敏 1 ; 孙锡娟 1 ;

作者机构: 1.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抗赤霉病性来源;抗赤霉病性改良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1992 年 25 卷 04 期

页码: 47-5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从3万多份小麦材料的抗赤霉病性鉴定及主要抗赤霉病品种的系谱分析中发现,我国改良小麦品种的抗赤性最初起源于中度感病品种。其中,最主要的是一些中度感病的意大利品种和我国地方品种。70年代以釆,抗赤性来源几乎局限于意大利品种Mentana、Funo和我国地方品种台湾小麦等几个基因型,以致80年代我国抗赤育种没有取得新的突破。因此,很有必要广泛开拓和利用新抗源。抗赤性的选择应当在低世代和人工诱发病害流行的条件下进行,把抗赤性分为O、HR、R、MR、LR、S和HS更合理。

  • 相关文献

[1]抗病小麦对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脱毒及产物的生物活性. 姚泉洪,刘宗镇,曾以申. 1996

[2]防治小麦赤霉病微生物菌株的筛选与利用. 戴富明,周世明. 1995

[3]DON毒素的类生长激素活性与小麦赤霉病. 刘宗镇,陆仕华,黄晓敏,姚泉洪,魏春妹,薛伟龙. 1993

[4]小麦抗赤霉病性状的轮回选择效果分析. 黄德崇,张大业,刘宗镇,汪志远,赵文俊. 1990

[5]禾谷镰孢菌对氰烯菌酯敏感性基线的建立. 张穗,陈伟,王冰华,赵会. 2018

[6]致病产毒禾谷镰刀菌株的保存方法. 徐素珍,陆仕华,周世明,陆金萍,魏春妹. 199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