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两系杂交稻米质鉴定初报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吴东辉 1 ; 甄海 1 ; 苏倩 1 ; 梁学芬 2 ;

作者机构: 1.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2.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农学系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米质;鉴定

期刊名称: 广东农业科学

ISSN: 44-1267/S

年卷期: 2000 年 04 期

页码: 11-13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对近年收集的部分较大面积种植及有苗头的两系杂交稻组合进行米质性状初步鉴定的结果表明 ,糙米率、精米率、碱消值和蛋白质含量达到了农业部一级优质米标准 ,整精米率、粒长、粒长宽比及直链淀粉含量达到农业部二级优质米标准 ,垩白粒率离农业部优质米标准要求较远 ,但比三系对照组合汕优 63和博优 64分别降低了 3 0 .5和 1 9.2个百分点 ,胶稠度偏硬 ,脂肪含量比对照组合稍高。

  • 相关文献

[1]高产优质两系杂交稻培杂双七的选育与应用. 王丰,彭惠普,廖亦龙,李曙光,伍应运,黄德娟. 2000

[2]培矮64s/E32在广州早季种植的生育特性初探. 黄秋妹,黄农荣,张旭,刘彦卓,邱润恒,梁祖杨,王丰,彭惠普,李传国,李曙光,廖亦龙,姚萍飞. 1999

[3]高产优质抗病两系杂交稻新组合玉两优28的选育及栽培制种技术. 冯道基,江奕君,林青山,郑海波,刘传光,高云,胡巍. 2011

[4]两系杂交稻新组合培杂软占的选育报告. 张扬,黄炳超,肖汉祥. 2008

[5]冷灌繁殖水稻低温敏核不育系技术研究. 王丰,彭惠普,李曙光,伍应运,蔡洲,唐超世,何江. 1997

[6]优质高产两系杂交稻粤杂889制种技术. 陈国荣,吴玉坤,黄健文,程俊彪,郑海波,王家生. 2004

[7]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MAS)技术改良水稻恢复系粤恢826. 刘维,何秀英,廖耀平,程永盛,卢东柏,陆展华,陈钊明,陈粤汉. 2017

[8]引进巨胚稻与普通稻的米质和营养成分分析比较. 魏振承,张名位,池建伟,徐志宏,张雁,李健雄,张瑞芬,王志坚. 2005

[9]优质稻核心种质绿珍占8号及其衍生系统的株型和品质理想模式研究. 周少川,李宏,黄道强,卢德城,王家生. 2004

[10]海南陆稻米质研究. 黄炽林,甄海,陈泰琼,陈奕,罗伟胜,李满兰. 1993

[11]国标优质籼稻的稻米品质与淀粉RVA谱特征研究. 何秀英,程永盛,刘志霞,陈钊明,刘维,卢东柏,陈粤汉,廖耀平. 2015

[12]近10年广东省审定的水稻品种(组合)及产量、米质分析. 程永盛,廖耀平,陈钊明,何秀英,陈粤汉. 2005

[13]华南双季超级稻米质的初步研究. 陈建伟,陈友订,吴东辉. 2004

[14]哺乳仔猪断奶前后肠道微生物培养组学研究. 董博,王志林,魏文康,井晓欢,刘石,鄢秋龙,蒋宗勇,刘文华,胡译尹,陈庄. 2021

[15]广东甘薯疮痂病病原菌鉴定. 于琳,佘小漫,蓝国兵,汤亚飞,李正刚,邓铭光,何自福. 2020

[16]海南17个辣椒品种对青枯病抗性的评价. 周洋,佘小漫,蓝国兵,于琳,金宝红,何自福. 2020

[17]广州地区一株绿僵菌的鉴定及其对草地贪夜蛾的致病力测定. 雷妍圆,王德森,薛志洪,吕利华,黄少华,章玉苹. 2020

[18]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种质资源研究60年:成就与展望. 潘大建,李晨,范芝兰,孙炳蕊,陈文丰,江立群,张静,吕树伟,刘清,毛兴学. 2020

[19]肉鸽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混合感染的诊断. 吕敏娜,孙铭飞,蔡瑞权,戚南山,廖申权,吴彩艳,李娟,沈浩铎. 2013

[20]美国特用玉米种质鉴定及筛选. 李高科,胡建广,刘建华.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