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程 1 ; 李向东 1 ; 杜思梦 1 ; 张德奇 1 ; 时艳华 1 ; 王汉芳 1 ; 邵运辉 1 ; 方保停 1 ; 程红建 1 ; 位芳 2 ;
作者机构: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小麦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部黄淮中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中原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河南省小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2.郑州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高温;光合机构;快速叶绿素荧光;延迟荧光;820nm光反射;冬小麦;耐高温类型
期刊名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ISSN: 2096-6237
年卷期: 2022 年 30 卷 003 期
页码: 399-40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高温胁迫下小麦光合能力下降是影响小麦灌浆和导致产量下降的主要因素.探明高温对小麦旗叶光合机构的伤害机制有助于小麦高温抗性资源的合理利用.本研究选取35个河南省不同年代的主栽小麦品种,在离体条件下采用快速叶绿素荧光、820 nm光反射、延迟荧光同步测定的方法,对不同温度(22℃,30℃,38℃)处理下所有小麦品种光合电子传递活性相关参数进行了测定和分析.首先根据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对高温的敏感程度将35个小麦品种分为高温不敏感(G1)和高温敏感(G2)两种类型,然后对所测参数分别平均,结果显示高温胁迫下两种类型小麦品种光系统Ⅱ(PSⅡ)的光能捕获效率、吸收的光能推动电子传递到初级醌受体(QA)下游和光系统Ⅰ(PSⅠ)末端的效率、质体醌(PQ)库的再还原能力高温下均显著下降,但G2小麦品种下降幅度更大;两种类型小麦品种PSⅠ活性均不受影响,但G2小麦品种PSⅠ供体侧电子传递活性下降幅度大于G1小麦品种.通过3种研究方法的相互补充和印证,最终表明PSⅡ反应中心活性、PSⅡ光能的捕获和QA向下游传递电子的能力的差异是导致两种类型小麦品种光合电子传递活性差异的主要原因,PSⅡ供体侧和PSⅠ活性对小麦光系统Ⅱ高温抗性没有直接影响.该研究对未来冬小麦抗高温品种选育和栽培管理技术的创新提供了参考.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耕作方式对旱作区麦-玉轮作体系小麦产量、氮素利用和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作者:方保停;李友军;闫广轩;李向东;任开明;胡川;周起辉;董誓言;赵凯男;黄明;程红建
关键词:耕作方式;旱地麦-玉轮作;小麦;氮素利用;硝态氮残留
-
长期秸秆还田下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作者:郝永会;靳海洋;闫雅倩;李向东;郑飞;岳俊芹;张德奇;方保停;杨程;程红建;李春喜
关键词:冬小麦;秸秆还田;追氮量;产量;氮素吸收;氮素利用
-
西瓜新品种‘福祺黑无籽3号’的选育
作者:陈薇薇;蔡毓新;位芳;史宣杰;田保明;陈绘利
关键词:无籽西瓜;新品种;‘福祺黑无籽3号’
-
施氮对郑麦366光合速率、花后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张素瑜;岳俊芹;李向东;靳海洋;任德超;杨明达;邵运辉;王汉芳;方保停;张德奇;时艳华;秦峰;程红建
关键词:小麦;氮肥;光合速率;产量;氮肥偏生产力
-
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
作者:宋晓;张珂珂;岳克;岳艳军;张歆玥;黄绍敏;郭腾飞;郭斗斗;张水清;李向东;丁世杰;杨程
关键词:小麦;高产;氮高效;氮低效;籽粒灌浆
-
黑暗和强光下脱水对小麦离体叶片光系统活性的影响
作者:杨程;张德奇;杜思梦;张丽佳;靳海洋;李滢;邵运辉;王汉芳;方保停;李向东;刘美君
关键词:小麦;脱水;干旱;光合作用;光系统Ⅱ
-
不同施氮措施对强筋和中强筋小麦品质的调控效应
作者:靳海洋;张素瑜;崔静宇;李向东;岳俊芹;张德奇;杨程;方保停;王汉芳;秦峰
关键词:氮肥;强筋小麦;中强筋小麦;产量;面粉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