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作物模型发展探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曹宏鑫 1 ; 赵锁劳 2 ; 葛道阔 1 ; 刘永霞 1 ; 刘岩 1 ; 孙金英 3 ; 岳延滨 1 ; 张智优 1 ; 陈煜利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数字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伦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关键词: 作物模型;作物生长模型;作物形态模型;发展;探讨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1 年 44 卷 17 期

页码: 3520-352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进一步深化与促进作物模型发展,并融入国际潮流,论文以系统学思想为指导,采用系统分析、分类、比较及认识论挖掘等方法,通过作物模型概念、分类、作用及其与数字种植业的关系分析,阐述了作物模型的作用,综述了国内外作物模型研究与应用新动态,比较了国际上作物生长模型四大研究组(DSSAT,School of de Wit,APSRU及中国)和功能-结构植物模型三大研究组(L-Studio,GREENLAB及中国)间作物模型的差异,分析了存在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目前,虽然作物模型在数字种植业中的应用较少,但随着中国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城乡结构的变化,未来它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 相关文献

[1]农业模型与数字农业发展探讨. 赵锁劳,葛道阔,张文宇,刘永霞,刘岩,陈昱利,宣守丽,孙金英,岳延滨,张智优,沙依然,张伟欣. 2012

[2]基于作物生长模型的WSN温室环境智能监控系统. 胡夏芸,杨余旺,曹宏鑫,王岩,殷俊. 2014

[3]遥感信息与作物生长模型同化应用的研究进展. 卢必慧,于堃. 2018

[4]温室西瓜栽培管理决策系统的研究. 徐刚,张昌伟,孙艳军,李德翠. 2006

[5]光温要素对水稻群体茎蘖增长动态影响的分析及模拟. 王萌萌,杨沈斌,江晓东,王应平,陈德,黄维,于庚康,石春林. 2016

[6]基于作物模型与遥感信息的水稻产量预报研究. 李秉柏,田翠玲,王志明,黄晓军,郑有飞. 2006

[7]ASAR数据与水稻作物模型同化制作水稻产量分布图(英文). 杨沈斌,申双和,李秉柏,谭炳香,李增元. 2009

[8]基于ENVISAT ASAR数据的水稻估产方案. 申双和,杨沈斌,李秉柏,谭炳香,李增元. 2009

[9]冬小麦生物量卫星遥感估测研究. 庄东英,李卫国,武立权. 2013

[10]基于作物生长模型参数调整动态估测夏玉米生物量. 李卫国,顾晓鹤,王尔美,陈华,葛广秀,张琤琤. 2019

[11]土地生产力模型(PS123)的校正和验证. 刘洪,郭文利,宇振荣. 2005

[12]基于气候变化的作物模型研究态势分析. 郭婷,任妮,贵淑婷,马剑凤,曹静. 2017

[13]设施作物生长发育模型发展探讨. 张智优,陈兵林,刘岩,曹宏鑫. 2010

[14]中国作物模型系列的研究与应用. 曹宏鑫,金之庆,石春林,葛道阔,朱传宝,高亮之. (Mis

[15]盐城市大麦种子产业化的有关问题探讨. 吴春,张明生,周汝芹. 2002

[16]关于农业科研单位领导艺术的几点探讨. 邢后银. 2001

[17]科研管理人员素质探讨. 朱述钧,刘红锦. 2008

[18]关于新时期种业发展战略的探讨. 严卫古,朱明超,文正怀,倪向群. 2016

[19]农业科研单位科研业绩考核机制探蠢-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辛红霞,纪素兰,王莉芳,汪洁. 2013

[20]农作物秸秆还田对土壤性状的影响. 李师默,纪元,刘君,汪国莲,徐建明.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